
前 言
自上一次党代会以来,银川能源学院化工学院党总支始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在思想铸魂、组织强基、作风塑形、纪律固本中走出特色发展之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大批高素质人才。
思想引领是党建工作的“定盘星”

学院党总支坚持把理论学习与业务需求紧密结合,以“三会一课”、读书班、专题学习等多元形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19次、交流研讨20余次,实现党员师生全覆盖。每季度邀请学校党委委员、支部书记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党员赴闽宁镇、隆德红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推动“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同时,依托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构建线上宣传矩阵,发布党建与业务资讯200余条,10余条内容获“教育部易班网”首页推送,为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压舱石”
学院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优化组织体系,撤销原学生党支部,组建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年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党建工作30余次、党建专题会36次,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实验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调研120余次,解决实验室建设、宿舍分配等民生实事10余件。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全年开展组织生活会12次、主题党日活动15次,完成42名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组织执行力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深挖“一院一品”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化学工程与工艺等3个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申报党建品牌项目4项,推动党建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

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动力源”。

学院践行“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工作要求,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开展国学知识竞赛、“525”心理健康节等活动助力学风建设,组织58名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上千人报名普通话测试;通过家访、资助知识竞赛等形式落实资助政策,推荐30余名困难学生参与勤工助学,641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同时,深化社会实践育人,组织“暑期三下乡”“返家乡”活动,学生参与率达87%以上,实践团队获评“全区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教师全员参与说课磨课,打磨课程64门,规范归档502门课程资料,以严谨作风保障教学评估整改落地见效。
纪律与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防火墙”
学院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召开党风廉政工作部署会7次、专题会2次,开展警示教育7次,覆盖全体教职工;80余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每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以纪律约束规范教学行为。在制度建设上,修订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学生应急处置等机制,全年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0余次;制定校企合作共建管理办法,明确“党务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教材共建、实验室共建”路径,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为10余位青年党员教师配备导师,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成果上。学院以党建为引领,打造“能源化工”“农业食品”两大专业集群,依托自治区级现代化工产业学院,与7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引进博士2人,21人次教师赴企业锻炼,组建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区级校级科研项目立项结题12项。在人才培养方面,邀请行业专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辅导员路苗苗便是学院党建育人成效的生动缩影,她带领学生团队开展乡村应急救护宣讲、助农直播等社会实践活动,所带团队获“全国优秀团队”“全区‘知行杯’一等奖”等荣誉,个人获评“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其事迹被CCTV一线聚焦、中国青年网等10家媒体报道23次。
党建引领聚合力,砥砺奋进启新程。未来,银川能源学院化工学院党总支将继续深化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