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体育产业学院于2023年成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学院简介
体育产业学院的设立,是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朝着体育强国目标迈进、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举措,其目的在于培育契合时代需求、服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聚焦于三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是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与文化素养;二是卓越的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能力;三是在蓬勃发展的电竞产业中胜任教育培训、赛事组织、企业管理及俱乐部运营的综合能力。学院构建“校政企协同”的育人机制,通过共同管理、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育,为师生搭建技能风采展示和专业成果建设的平台,有力地推动学院实现科学构建、高效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学院将秉持“健康第一,素质本位,能力核心,服务专业”的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推动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体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创造新的成绩,为实现体育强国梦笃定奋进。
体育产业学院设置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三个专业,旨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科学文化水准、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体育教育专业面向教育行业的教学岗位,呈现“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拥有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竞赛活动组织编排能力;社会体育专业面向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体育科学知识传播、体质监测与评价等领域;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面向电子竞技赛事策划、电子竞技场馆运营、电子竞技俱乐部管理、电子竞技职业比赛及电子竞技相关产业领域。
教学师资
体育产业学院现有一支底蕴深厚、师德师风良好、专业技能突出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任课教师43人,其中专业带头3人,专职教师共计37人,兼职6人。在职称结构方面,有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7人;学历方面,硕士及以上学历17人。多位教师在各类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合格且高素质的学生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学院结合中国当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出体育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研发并及时优化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和能力测评体系,形成特色突出的教育生态。
实训设施
体育产业学院拥有一套完整的实训设施,在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训室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已建成适用于该专业的室外实训场地22个,其中,田径场2个、足球场2个、室外篮球场9个、室外羽毛球场5个、室外乒乓球2个(28台)、室外网球场1个、户外素质拓展场1个;室内实训室24间,包括体操房、武术实训室、运动生理实训室、卫生与保健实训室、健身器械实训室、多功能舞蹈室、多功能形体房、体质测试实训室、微格实训室、心理辅导实训室、感觉综合实训室等。
标准田径场
大学生美育中心
瑜伽室
形体室
私教室
更衣室
淋浴间
电子竞技实训室
动感单车实训室
室内羽毛球场地
室外篮球场
室外排球场
室外乒乓球场
室外羽毛球场
校外实践基地
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式办学,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小学校、邛崃市强项实验学校等签署了实训合作协议;同时,与德阳市鼎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都新速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德西体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圣力凯少儿篮球足球俱乐部、绵竹鸣升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绵阳市逐梦滕飞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升高(成都)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绵竹市正华青少年体质拓展训练有限公司、绵阳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人才培养基地、广元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人才培养基地、Axi电子竞技俱乐部青训基地、普莱姆斯电竞新文创工作室等企业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开展了合作。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深度,扩大合作规模,并强化合作规划。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
专业概况
该专业是体育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体育技术知识和理念,具有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科学文化基础和电子竞技活动策划与管理、软硬件设备操作等知识,具备电子竞技活动执行、多媒体信息加工等能力,能够从事电子竞技活动组织、内容加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电子竞技概论、电竞项目导论、电竞心理学、电竞产业分析等。
专业核心课程:电竞新媒体运营、数字体育、短视频制作、电子竞技赛事导播、电竞应用综合实训、电竞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电竞赛事策划与运营、ChatGPT技术等。
专业拓展课:
计算机二维辅助设计、计算机三位辅助设计、电子竞技解说与评论、电竞场馆运营与管理等。
实践教学:
校内组建专业实训室,学生可进行电子竞技战术训练、赛事组织、内容加工与推广等方面的实训操作,同时可进入电子竞技赛事公司、俱乐部、新媒体运营公司等单位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就业前景:
赛事运营与管理、俱乐部管理与运营、数字内容创作与传播、电竞教育与培训、电竞相关企业、数据分析师、数字体育产品研发与运营。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国控师范类专业。本专业坚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课程体系涵盖体育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学习,并依托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教育见习、教育研习、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等实践环节,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主要面向中小学、幼儿园体育教学岗位,从事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中心指导与管理工作,可拓展自主创办体育培训机构,职业发展路径宽广多元。
课程设置:
体育专业类主干课程:
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篮球、足球、民族传统武术、体育健身舞蹈、排球、体操、小学体育教学法、专项理论与实践。
教育类课程:
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师口语、数字化教育技术、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教师职业道德、微格教学。
就业面向:
小学体育教师,体育培训机构教师,健身行业教练,社会体育指导。
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社会体育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康复学等理论基础与健身指导、体育营销、户外运动等前沿实用技能,精准对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专业教学突出实践导向,学生在校内模拟场景强化技能的同时,深入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健身方案制定等项目,锤炼实践能力。主要面向健身俱乐部专业指导、体育文化公司产品营销策划、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等核心岗位工作。
主要课程:
社会体育导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篮球、足球、民族传统武术、体育健身舞蹈、排球、舞龙舞狮、户外休闲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就业方向:
户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组织,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专家团队
体育产业学院院长 闻杨
中共党员,管理学硕士,体育工作部部长,教授,体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原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工作部书记、副部长,经管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四川省篮球协会常委;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校园篮球分会秘书长。曾获四川省体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2008年连续四届担任CUBA全国夏令营教练组组长及总教练;担任四川省一流课程《大学生智慧篮球》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高水平篮球项目测试专家组组长;多个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答辩专家组组长;曾主持省级课题、校级课题多项,出版个人专著三本,共发表体育类及经济类核心刊物四十余篇。
体育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萍
中共党员、副教授、基础部主任。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成都市舞龙舞狮协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委员,曾担任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协会副理事长,获四川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协会“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崇州市第四届运动会开幕式筹备特别贡献奖,获全国青少年运动舞蹈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暨2021第十届全国运动舞蹈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在学院工作至今,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优秀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课题两项,参加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贾书申教授的教材团队,编写羽毛球篇章,教材于2021年7月评为全国优秀教材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大奖项。
体育产业学院院长助理 谢霜
中共党员,副教授,西那瓦国际大学教育学硕士。
全美瑜伽联盟RYT200高级瑜伽教练,RYS普拉提导师,高级美容师,中国学校健身课程专业教师。曾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啦啦操联赛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舞蹈啦啦操项目第一名;曾担任中国女子排球联赛赛场表演啦啦队队员;担任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志愿者形体礼仪培训导师。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出版健美操方向专著1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主编高等院校系列精品教材1本,持有个人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及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于2023-2024年连续两届荣获“四川省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三等奖;带领教学团队开发实践性教学案例荣获2023年第二十七届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标杆作品”,2024年荣获第二十八届“典型作品”。多次荣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信息化教研室主任 罗婷
2012年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组织学校体育活动,组织教研室教师参与各种比赛,并作为教练带队参与省级赛事,学生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个人在任职期间获得优秀教师,优秀裁判员等称号,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现参与课题4个,发表论文5篇,参编教材1本。
体育专业教研室主任 张莎莎
中共预备党员,硕士研究生,啦啦操国家一级裁判员、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员,拉丁舞二级教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专业,长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赛事组织、人才培养等工作。曾任成都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裁判员、四川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社区广场舞比赛裁判员,带队参加省级排舞大赛、健美操大赛获一等奖,优秀教练员称号。
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 左文清
中共党员,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体育健身舞蹈、健美操、体操、大学体育与健康。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健美操、体操一级裁判员,舞蹈啦啦操二级教练员证书。2021年开始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至今,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比赛训练经验,先后带队参加四川省健美操、啦啦操大赛荣获一等奖,优秀教练员称号。曾在2022年四川省高校教师培训中获得“优秀示范课学员”称号,2024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电竞教研室主任 丁惠坚
中共党员,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电竞教研室主任,摩立斯电竞教学总监,历任多所中、高职院校校长,成都市职成国高研究所客座教授、高级教师(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方向),多篇教学论文和德育论文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四川省一等奖、二等奖,成都市锦江区信息技术专委会专家组成员,成都市锦江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校长、优秀党务工作者,成都市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社会体育教研室主任 唐超
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国家足球一级裁判员与国家田径二级运动员,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赛事执裁 与运动实践经验。曾参与四川省青少年足球最佳阵容遴选赛事的裁判工作。承担学校多门体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次率队征战四川省"贡嘎杯"足球比赛。
2025年招生专业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