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综合新闻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开学季防诈骗指南

2025/3/01
674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校园里洋溢着新的希望与活力。与此同时,各类诈骗手段也在悄悄升级,试图趁同学们放松警惕时乘虚而入。为此,文传君特意准备了这份开学季防诈骗指南,掌握这些实用的防骗知识,将为你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让我们一起增强防范意识,共同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吧!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有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能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什么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常见的诈骗类型 

01 网络刷单返利类

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的信息。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以免遭遇连环骗局。

 

 

 

02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假如接到自称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一定不要轻信、更不要转账汇款,当拿不准情况时,请直接拨打该平台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正规的退款退货,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不需要买家再提供银行卡号,不会索取验证码,更不会以验证信誉为幌子诱导下载各种网贷软件贷款转账!

 

 

 

03 冒充熟人类

遇到自称舍友、朋友、同学、老师,通过短信、微信、QQ等方式添加好友,并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务必致电或当面核实身份、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骗。

 

 

 

04 虚假收费通知类

凡是在班级群中以“老师”身份索要学费、班费、资料费引诱扫码转账的,要通过多种途径仔细核对对方身份,无法证实身份的都是诈骗。

 

 

 

05 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

玩游戏时一定要保护好个人账号信息,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信息,游戏产品交易要通过正规或者官方平台进行,拒绝一切所谓“客服”的私下转账和交易。此外,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支付密码。

 

 

 

06 虚假兼职类

面对来路不明的“高薪兼职”工作,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被快速获利的虚假承诺所迷惑。请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07 谨防帮信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与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联系紧密。

大家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一旦参与“帮信”将会面临严重后果!切莫为了“蝇头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08 不要出租出售出借“两卡”

这是指非法出租、出售手机卡和银行卡的行为。这些“两卡”不仅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等,还涵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账户。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可能面临个人惩戒、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在此提醒大家,切勿因小利而触犯法律。不要向他人提供诈骗电话转接服务,更不要出租、出借或出售手机卡和银行卡。

 

 

 

09 地推引流类

如果遇到扫码免费领礼品、转发兼职广告、拉人进群等情况,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牢记“4不” 

1. 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2. 不泄密。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

3. 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4.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牢记6个“一律” 

 

 

 

 牢记八个“凡是”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处处是陷阱。只有自己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才能避免落入诈骗“圈套”,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共同营造清朗安全的校园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