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长期以来坚持“12257”办学思路,以“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为根本、以“文化服务和文化教育”为主体、以“媒体艺术与媒体技术”为支撑,探究行业发展新动向、剖析专业发展新方向、掌握岗位能力新需求、凝练课程改革新举措、理解职业教育新特点、探究教育教学新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专业特色鲜明、办学定位清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学期即将结束,秉持“产教融合,岗课融通”的职教特色,看文传师生本学期的教学成果系列展播。
第十篇
本期教学成果展为你带来学前教育学院优秀教学成果。
名师引领前行,助推高质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为展现我院教师技能风采,接受社会各界权威人士的评价,提升我院师生队伍整体水平,使我院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12月22日,学前教育学院于绵竹年画博览园游客中心进行了优秀教师技能展出活动。
由席慕蓉作词,乌兰托嘎作曲的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故土不能相忘的情怀。王洁珂、陈洪磊两位老师将男中音的沧桑厚重和男高音的高亢明亮有机结合在一起,荡气回肠的二重唱将歌曲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好的现场共鸣感,充分展现出了教师扎实的演唱技能。
舞蹈教师林珈羽、张雨婷、车蓉、舒晓、黄成希带来了舞蹈串烧《舞动年华》。
林珈羽、张雨婷两位老师带来了婀娜多姿的傣族舞,她们以丰富的手势和独特的步伐表现出傣族少女灵动优雅的身姿和轻盈柔美的性格特点。
车蓉、舒晓两位老师带来了风格别致,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维吾尔族舞蹈,她们通过大小动作的对比和移颈、翻腕、快速旋转等动作,舞姿技艺并存,将其热情、豪放、细腻的舞蹈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黄成希和2021级学生王若楠师徒二人带来了明朗欢快的蒙古族舞蹈,他们用自由、松弛、既抒情又节奏鲜明的舞姿表达出草原人们喜乐欢悦的心情。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选用《母亲是中华》音乐跳了一段群舞,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之火,将气氛烘托到高潮。师生共舞,情深意浓,他们的默契配合离不开平时的实践教学,无数次练习的打磨。学生在舞台上点燃梦想,老师陪伴她们一起飞翔,共同舞动青春美好年华,是共进,更是传承。
我们将以本次展出作为基石,虚心接纳社会各界的建议,做到以行践言,打造更加优质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教师以身作则,以规范雕琢学生,为社会输出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丰硕的获奖成果
回顾过去一年,我院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获了颇丰的奖项成果,充分证实了我院出色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彰显了我院的办学特色。
在2023年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中,合唱《菩萨蛮》《雪花的快乐》荣获二等奖、班级合唱《橄榄树新编》荣获二等奖、舞蹈《永远的第11位教师》荣获二等奖、美术工作坊《非遗文化创意工作坊》荣获三等奖、学生绘画作品《美好家园》荣获二等奖、优秀案例荣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在2023年“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幼儿教育技能赛项中荣获三等奖。
在2023年“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中荣获三等奖。
在2023年第二届四川省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2023年“意林杯”四川省第九届管乐展演中荣获三等奖。
在2023年首届西部学校音乐周展演活动中荣获专业组合唱三等奖。
学前教育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开拓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本学期成果,充分展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分层分类”特色教学的优势,是美育实践教学、教师师范能力的重要体现,学院也将进一步在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培养上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培养出符合新时达要求的幼儿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