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节期间,银川能源学院表彰了一批优秀科研工作者。为树立良好新风尚,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本栏目推出银川能源学院2022—2023年度“十佳科研工作者”风采展,营造见贤思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全校教师树新风,学榜样,扎根教育教学,提升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大兴创新创造之风,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本期推出2023年银川能源学院“十佳科研工作者”冯晓英、肖东彩两位老师的风采展。

冯晓英,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双师型”教师,翻译专业带头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曾获“优秀共产党员”、“我最喜爱的老师”、“年度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质量奖”、“自治区级教学大赛奖”、“课程评估优秀教学奖”、“学科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希望教育集团先进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主持宁夏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宁夏“十四五”规划“互联网+教育”建设项目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科学研究项目2项、自治区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校级科研、教改项目8项。编著教材、专著5本,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从教17年来,冯晓英老师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默默守护着教育的初心。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她以自身为榜样,严守教师职业道德,用行动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课上,她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和职业意识,让学生了解翻译的伦理要求和诚信原则,强调译者在信息传递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她鼓励学生通过翻译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在作品中注重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承。她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遵循职业道德准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差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肖东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她坚信科研是开发教育技术的生产力,她甘做“科研兴教,教改强师”领头羊,带头身先士卒,立德诚为本,立业勤为先,引领学院教师群体推动教改,用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勤奋敬业、结构合理的科技教育团队。她承担参与区级教科研课题6项,校级教科研课题18项,公开出版教材1部,发表核心论文6篇,指导国家级、区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0项,“老带青”帮扶青年教师成长20余名,获区级、校级奖励20余项。

改造后的新功能四位一体实验装置
辛勤的付出,总能换来累累硕果。在十几年的潜心教研中,肖东彩升级改造实验仪器数套,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她将“数字仪表自控和测量技术实验装置”升级改造为“四位一体实验装置新功能的开发项目”。基于组态软件完成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方便数据的集成与集中控制;可实现对现场工艺设备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记录生成数据报表,实现集散控制系统功能,与企业部分现场控制相一致,再现真实的现场情景,可实现零距离上岗。
来源:科研处
【实习编辑】张雨露
【网页编辑】闫玉婷
【责任编辑】杨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