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没有考上普高的孩子到底去哪了,缺乏高等学历的中职生毕业后过的还好吗?
近些年,整个社会对于中考分流的讨论愈加激烈。不论是北京海淀妈妈还是普通小镇家长,所有的家长对“中考分流”、“五五开”这些字眼都尤其敏感。比起高考,大家对于中考的升学焦虑似乎更加严重。而这些焦虑的背后,则隐藏了一些被人们忽视的真相。
在教育部的定义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都属于高中教育阶段。2022年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为91.6%,这样看其实绝大多数人都能上高中。但前者才是长辈眼里正儿八经的高中。后者,就是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学生成天厌学、打架、混日子的职高、中专和技校。
2022 年,根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初中毕业生大约有1624万,而普通高中招生数只有948万,占初中毕业生的比例不到 60%,也就是说大约四成孩子注定上不了高中 。
从地区的分布来看,也只有几个直辖市和东三省的升学率较高,将近七成,而四川、贵州、江西等省份都在50%左右徘徊。先别担心,2023年合肥中考普高录取率为68.21%,这个数字在全国也算是比较高的。
虽然看上去家长们都非常焦虑孩子能不能上普高,但真实的数据显示,现在上高中其实比以前是更容易的。
2000年时,中国普通高中升学率才不到 30%。2010 年至今,中国人的普高升学率还上升了十个百分点。因此,家长焦虑的点根本不是是否能上普高,更多地是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担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时间倒回到1979年,中国的普职比高达24:1。也就是说,初中后升学的学生中,超过 90% 都上了普高。那个时候学生很少有考不上高中的焦虑,中职与现在的情形不同,那时候的中职都是抢着要读的“香饽饽”。考上了也就意味着更早地工作并且有稳定的收入。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事情发生了转变,由于经济、政治、文化、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在这个时候,中专职校却走向全面收费并且不包分配的发展阶段,这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减少。反而是上普通高中之后,伴随着高等院校扩招,上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拥有大学学历更能得到社会认可的体面的工作。
中职教育发展到现代,从人们口中的“尖子生”发展到“差生收容所”,虽然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中职教育本身的管理也值得深思。
家里的长辈一听有哪个孩子读中专,就觉得他一定是班上的那种“坏学生”,去中专了也只是再混三年,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挣钱。可实际上,中职学生哪怕想沉下心来学门技术,部分学校也没能提供这样的环境。
同样都是高中阶段,读中职的体验比普高可差太多了。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中职经费总投入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而普高则超过六成 。
一些经费短缺、管理机制又落后的中职学校里,不仅没有专业的技术老师,也没有供学生练习技术的教学设施。
曾经一位从职校辞职的老师匿名发帖,吐槽实验室的设备要么是坏的、要么就不存在。甚至这几年新闻里经常能看到中职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就是暑假组团到电子厂里当廉价的劳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学环境落后,使得许多学生花了三年也没学到一技之长。一项样本量约十万人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家长和企业人员都认为,中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人才培养质量堪忧,无法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
该调查还发现,在有些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还不到 10%。一些学生哪怕找到工作了,做的还是培训一天就能上岗,几乎没有技术门槛的活,每月只能领到微薄的薪水。令人震惊的是,2019 年还有接近70%的中职生月薪不到3000元 。
关于中职发展,比较乐观的看法是中职院校还可以进行高考,实在不行还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只要有学习的心态,未来的学习机会还多的是。然而,现实是中职生面临着双重困境。
去就业,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够用;
去升学,很难和浸泡在普高环境的学生竞争,还和职业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高考之后,进入大专选择专升本?这一条路似乎难度也在不断升高。2022年安徽专升本招生人数为33655人,报考人数为73620人,录取率为45.71%,属于是换个赛道继续“卷”了。
当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无需过于悲观,根据麦可思的报告,2019 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 5440 元,高职毕业生也有 4295 。“口罩”结束之后,社会对于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增长,而国家也在尽全力完善中职发展机制,保障中职学生的权益。
数据来源:网易数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介绍2022年工作重点时指出, 今年将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
陈子季指出,要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打造品牌等方面,抓实抓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家长选择职业教育,让用人单位依靠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上学选职业学校、技能提升找职业学校”的社会氛围,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
陈子季介绍,今年将制定指导意见,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体制。完善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设置办法, 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升级部分专科专业,试办职业本科教育。
同时,将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下一步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陈子季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 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
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 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近期在地方“两会”上有一些代表和委员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引发了很多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陈子季表示,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同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坚持普职分流是非常必要的。
他强调,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此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中职教育自身办好,提升自身的质量,在普职融通上下功夫。同时,畅通升学渠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那么,各位家长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抱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当然,中考分流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两种选择。近两年,合肥国际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国际高中之后出国留学,回国之后报效祖国。那么,国际教育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呢?国际高中又有哪些要求呢?欢迎各位家长私信小通进行详细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