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党团学工学生动态

建党百年|学党史·正当时

2021/3/21
6414

 建党百年|学党史"middot;正当时


2005年3月22日

 

   2005年3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电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热烈祝贺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50周年。中共中央在电文中表示,对50年来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老挝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并带领本国人民在革新开放事业中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感到由衷的高兴。相信在以坎代主席为首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老挝人民必将在国家建设和革新开放事业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1960年3月22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转发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认为鞍山钢铁厂"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值得学习推广。鞍山地区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大力改进操作技术,挖掘设备潜力,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二、普遍提高半机械化、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水平。第三、积极试制高、大、精、尖、新产品,掌握尖端技术。第四、大搞资源综合利用。第五、大力改善劳动组织和改进工艺过程,实现增产减人。

1944年3月22日

       1994年3月10日-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鹏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保持社会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44年3月22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讲话论述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提出应将文化教育工作作为陕甘宁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的议事日程。指出:我们的口号老早已经提出来了,就是战争、生产、教育。在敌后我们同日本帝国主义打仗,同时还可以进行建设,进行生产,也可以办教育。边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直接的任务就是生产和教育两项。军队也教育,有政治教育、军事教育、文化教育。

  我们党在内战时期和抗战初期学会了打仗,学会了战争。把打敌人的工作放在第一是应该的。但我们应该知道,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政治好比就是这个房子,经济就是地基。我们搞政治,搞政府,搞军队,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破坏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政府、旧军队。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力量不取消,生产力就不能解放,经济就不能发展。

  因此,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而我们搞政治、军事仅仅是为着解放生产力。至于文化,它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指导政治、经济;它反映军事,又指导军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政治、军事的力量,是为着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推翻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目的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经济是政治、军事的基础,政治、军事是上层建筑。地基是经济,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经济。政治、军事之所以放在第一,是因为如果没有它们,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就没有可能谈其他问题。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没有文化也不行。革命军队除了要有革命精神,没有知识也不行。所以我提议,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提出发展文化这个问题,请大家考虑考虑,调查研究一下。讲话对文化工作方面的报纸、学校、艺术、卫生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后,强调:二十多年以来,我们党首先学会了政治,后来又学会了军事,去年学会了经济建设,今年要学会文化建设。如果文化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那我们就又学会了一项很大的本领,陕甘宁边区就可以在全国成为更好的模范!

历史回眸

1960年

      196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经验。毛泽东代中央起草批示,将鞍钢实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作"鞍钢宪法",要求在工业战线加以推广。批示指出: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的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lsquo;马钢宪法"rsquo;(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这个报告,"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百年先锋
 

   陈少敏,原名孙肇修,1902年出生于山东寿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的父亲孙万庆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陈少敏敢于向封建礼教和恶势力挑战。1927年,陈少敏秘密参加了中国共青团,1928年,在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陈少敏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8年6月,陈少敏奉命来到中原地区,先后担任洛阳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兼豫南游击队政委等。"在中原"lsquo;小延安"rsquo;——确山竹沟,她负责开办了2期党训班,每期3个月,培训全省各地的区县级党员干部600余人。"罗平均说,党训班为在整个河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骨干队伍,准备了大批干部。     1939年,受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委派,陈少敏率部挺进湖北赵家棚与李先念部会合。随后,以陈少敏为书记的鄂中区党委成立,李先念、陶铸等为委员。同时组建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后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委。后来,陈少敏又出任豫鄂边区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是我党长期主持一个地区全面工作和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

   面对日伪反动派的进犯、"围剿",陈少敏和李先念等人周密计划,先后组织了新街战斗、肖家店战斗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陈少敏在中原抗战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豫鄂边区曾专门生产"女将军"牌香烟,烟盒上印着一位跃马举枪的女将,中原百姓们说:"那就是俺们爱戴的大脚女将陈大姐!"

   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原解放区根据中央指示,成功进行"中原突围"。陈少敏全程领导和参与了这次伟大的突围行动,胜利到达延安后,受到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接见和慰问。

   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敏先后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革"期间,陈少敏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责任编辑:穆玲玲  审核:王昱官  网页编辑:匡瀚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