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以杭州通判的身份奉命赈灾,次年正月经过丹阳时,怀念在杭州的陈襄,有感而作: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述古"是苏轼友人陈襄的字,陈襄时任杭州知州,与苏轼是同僚兼诗友。两人过从甚密,多有诗词往还。苏轼在杭州任通 判时所作诗词中提到的"太守"多是指陈襄。在日后的送别词《诉衷情》中,苏轼曾夸赞陈襄的诗才:"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

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你常常会想,他此刻是否也在思念自己?如果是,那么他会如何思念自己?正月,春天待来,冬天未去。虽阳光明媚,但寒风依旧砭人肌骨。苏轼走到驿馆附近的园中,满眼枯枝寥落,不见一丝春意。但有一丛寒梅跃入眼帘,花瓣正如雪片般徐徐飘落,地上的"梅雪"几乎遮掩了崎岖小径。又见花落,不见故人,述古此时是否也在踏春呢?外出踏青的述古,有谁相伴呢?
陈太守有杭州美景欣赏,佳人做伴,但始终提不起精神。忽闻楼上唱曲,细辨其声,不正是苏子瞻的佳作吗?旧曲重闻,故人不见,令人好生伤感。想当年,其实苏轼外出赈灾时日不多,可为什么觉得那么久了呢?可能是因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吧。想当年,与苏轼在望湖楼读经斗法、望湖赏月;在孤山寺寻访旧迹、与和尚攀谈;在涌金门登高远眺,极目云天,是何其痛快!

【文案编辑】孙悦
【网页编辑】马旭鹏
【责任编辑】刘吉堂
【网页编辑】马旭鹏
【责任编辑】刘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