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川西北民间工艺艺术坊选送的四屏烙画”春夏秋冬“和民间系列工艺品 “香飘羌寨”经过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专家委员的层层选拔,终于从全省多所高校艺术坊中脱颖而出,在28所入围的高校中成为入围现场展演的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据了解,艺术坊师生将于8月22日至8月28日到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承办单位四川理工学院与28所入围高校艺术坊同台竞技。与此同时,由艺术设计系选送的玻璃油画作品《羌山·羌魂》、烙画作品《羌族释比》、摄影作品《光的音符》等作品也将在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现场展出。
四屏烙画—春夏秋冬
烙画古称火画,又称火绘、火笔、火针刺绣。工具和材料主要是烙铁把创作图案烙在木板上。据史料记载,我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流传至今。我院继承烙画艺术传统,从2016年9月起,在艺术设计系工作坊开始烙画第二课堂教学烙画制作。
工艺品系列—香飘羌寨
工艺品—香飘羌寨系列作品取材于羌族碉楼建筑。2011年6月,四川省羌族碉楼营造技艺被收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对民族建筑文化传承和培养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前提下,学会设计制作以羌族碉楼为主题的工艺作品。
工艺品系列—香飘羌寨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川西北民间工艺艺术坊以“传承为先,就业为主,校企合作,特色引领”为基本理念,以课堂教研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课程与实践合作”为原则,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坊内研修、专家引领为主要的研修形式,力争把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艺术坊建成“研究交流的平台、成长发展的阶梯、示范辐射的中心”,促进职业化教育发展进程,推动艺术设计系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院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室由国内知名非遗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艺术学科带头人彭代明教授主持,由中国民族民间类美术学科研究专家罗琴副教授和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国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材编写委员会专家于兴财讲师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
学生玻璃油画作品—《羌山·羌魂》
在我院艺术设计系工作坊实践教学中,我们首次把玻璃画教学纳入课堂实践,效果很好。本次创作的作品是用玻璃画的技法,表现取材于岷江河谷大山大水的题材,展示的是羌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研讨和探索,争取把此画种传承下去。
学生正在书法创作
中国的文字始于书法艺术始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书法艺术也从甲骨文开始。历经2000多年的沿袭和发展,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学生正在烙画创作
本工作坊书法课程开设于第二课堂,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学习现代书法,教育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艺术坊力争做到产学研一条龙,教学科研创作工作达到良性循环,用工作坊平台帮扶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不断研究与探索,实现学生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要在学院的教学起到示范作用和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起到教和学相得益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