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综合新闻

二度专访《沧池印千秋》总策划王善忠:川西水长流 小家离别走

2017/4/10
969

近日,为进一步了解纪录片《沧池印千秋》的拍摄进展情况,记者对纪录片的总策划王善忠教授进行了二度专访。


希望集团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厚义、副主任李能武到纪录片《沧池印千秋》拍摄现场指导工作。


“上学期放假前,纪录片摄制组完成了李家岩水库搬迁启动工作、以及水库外围建筑拆迁的素材拍摄。目前,我们的拍摄正聚焦于人物故事,计划至少拍4-6个人物故事,通过不同的人物故事支撑起纪录片的人物骨架。”王教授告诉记者。据了解,截止今年1月,李家岩水库的居民搬迁率已达85%,余10%-15%的居民还未搬迁。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未搬迁的居民不舍家乡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多年的情感,对搬迁后新的生活与经济状况是否能维持现有水准心存恐惧。因为思乡、土地赔偿、补偿金协调等方面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基层干部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与留下的居民仍在磨合接洽之中,个人利益与组织发展等方面矛盾尖锐,纪录片摄制组将客观如实地记录发生的这一切。


拍摄现场


另一方面,人物拍摄还涉及到了片中有份量的人物采访,包括指挥长、总工程师、总政府部门负责人等。纪录片总策划王善忠供设计了近38个问题,需要这些关键人物们一一作答。他们站在政府、国家、民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用专业知识详解作答也将成为纪录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拍摄团队


纪录片的拍摄让王教授花费了很多心思。剧组的拍摄是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拍摄车辆的协调安排是最大的难题。为了及时拍到珍贵的素材,仅在上学期末,王教授就自筹经费用于支付剧组的车辆费用。

纪录片拍摄战线长是剧组面对的另一个难题。进入拍摄的第二个学期,因为报酬问题,剧组曾一度出现过临拍摄时缺少技能娴熟的学生的现象。而一些心怀理想的同学将这视为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不计报酬,继续参与纪录片的拍摄。


学生们跋山涉水赶往拍摄地


王教授表示,拍摄纪录片需要热情和责任心,作为学院的老师,我有责任为学校做一些有实质性的东西,让学院的综合实力更有说服力。

学院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优质的纪录片项目合作可以让学院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项目中砺炼成长。传媒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与简单,但经过项目的历练,同学们在成为优秀传媒人才的路上又近了一步。


拍摄进行中


截止记者发稿时,纪录片的拍摄仍在继续。据了解,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将在今年4月初启动。今年7、8月是李家岩水库大坝爆破的时间,纪录片主创团队的摄制工作在那时将全部结束。后期,将采用三维电脑技术制作大坝建成后的景观蓝图,为观众带来深切的视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