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王婷 报道)今年25岁的谯娟是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电影电视系一名年轻的90后辅导员。她平日里性格活泼、开朗率真。刚从大学毕业的她,在今年9月走进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成为了学院一名专职辅导员。
伴随着她辅导员生涯开始的,是2016届的几十位新同学。谯娟带的电影电视系播音班和新闻班两个班的学生,在军训伊始,她便和学生们一起,在校园里度过了整整12天的军旅时光。这是谯娟的第一次大学辅导员生活,每天早上8点到学校,晚上9点左右离开,有时会更晚。每天12-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是军训期间的常态,她都陪在了学生们的身边。
刚走进大学校园,一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作息时间、时常想家,谯娟就时常和学生聊天谈心。对于初识不久的陌生老师,学生是又敬又怕的,有时甚至会有一些冷漠,而不愿敞开心扉。但谯娟坚持着,每天问问同学们的生活情况、军训情况,像个姐姐一样关心着学生的家长里短,渐渐地,学生开始对谯娟熟悉起来,并愿意跟她讲一些自己的心事。
来到学校后,一些学生会一时难以适应校园环境和生活的变化,对未来感到迷茫,结合自己的经历,谯娟跟学生们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我以前也是自考专升本,3年专科2年本科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去考取各类职业证书、英语过级一步一步走过来。学历的上升一定程度会帮助同学们在就业时少些限制、多一些选择。”
为了帮助班里的一些学生为大学生活找准位置、定好位,厘清大学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刚刚军训结束,谯娟便带领大家在第一次班会课上,梳理了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打算,写下了各自的大学三年生涯规划。在课后收上来的大学三年生涯规划作业中,80%的学生都希望专升本,为自己的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和积累。看到这样的变化,谯娟觉得很欣慰。她说“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尽早地明晰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的不同,并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学生们未来有了信心和希望,老师也宽慰许多。”
军训的时候,班里的学生李青松曾给她打电话,说“我不军训了!”谯娟纳闷,第二天军训队伍里果真不见了李青松的人影。谯娟急了,终于在学校里找到了李青松,才得知他不想参加军训的原因,是为自己的未来发愁,焦虑和厌学情绪缠绕脑海。结合相似的经历,谯娟给予了李青松开导和安慰,他们谈了几个小时。那晚回到宿舍后,李青松给谯娟发去了一条短信“娟姐,谢谢你!”一个称呼的变化和一句谢谢,这让谯娟觉得跟自己和学生的心走很近了,迷惘的学生能够在混沌中看到希望,付出是值得的。
所带的学生中,如果有谁成绩优异,谯娟会比自己获得优秀还开心。一次,谯娟曾经带过的张浩川参加比赛获得了西部国际音乐节奖,陈俊聪获得了成都造梦先生近景魔术第4名。谯娟知道后,高兴了好一段时间,看着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有所建树,这是让谯娟觉得在做好辅导员工作之余衍生出来的让人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