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崇州市文井江镇,一场茶与文艺的碰撞拉开了第十二届龙门贡茶采摘文化节的序幕。“文井江中水,万家枇杷茶。”茶是崇州市文井江镇的茶,而文艺则是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带来的文艺。作为承办方,传媒学院运用专业技艺,为文化节开幕式带去了精彩的文艺及茶艺表演。
一顾文井江 送文艺下乡
崇州市不仅有发达的农耕文化,也有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与汶川一山之隔的文井江镇生产的枇杷茶,在宋朝时被朝廷命为“龙门贡茶”。近年来,文井江镇紧扣“茶竹生态镇·健康文井江”的发展定位,大作茶文章。
为完成好本次演出,传媒学院作了精心准备,演出以“茶艺表演”的形式拉开此次活动的序幕,通过沏茶、赏茶、闻茶等方式为大家展示了茶文化底蕴,传递出茶文化的精髓;在《节日欢歌》音乐声中,强大的视觉、听觉冲击,让大家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在共青团事业征途上奋勇拼搏的矫健身姿;独唱《父老乡亲》更感染了现场的观众,让观众们无不陶醉在这美妙的声音中;彝语歌曲《大地之子》将独特的彝族风格结合到通俗演唱中,给大家带来别样的感受;在舒缓的音乐中穿插搞笑轻松的互动,魔术表演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高呼声不断;《羌山节拍》更将在场所有的观众融入到他们的舞蹈里面,动感的音乐、变幻的节奏,展现了演员们精湛的技术,同时也充分展示出传媒学子的青春与活力;学生们精心准备的群诵《枇杷茶之歌》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茶带来的清闲与自在,更体会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内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这一思想要求学院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作为崇州市唯一一所文化传媒类职业院校,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在不断追求自身变革与发展的同时,发挥院校特色与优势,积极参与崇州市各类大小型活动,在锻炼、展现学生才干的过程中,为地方政府、街道社区、乡村民众带去文化、艺术、体育、茶艺表演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朝着学院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办学方向,推行了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追求发展的办学理念。
此次文化节开幕演出是一次表演艺术系的教学实践活动,但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次常规的实践活动,那就理解错了。这只是传媒学院在文井江镇深挖校地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一步。
二顾文井江 救民俗文化
“幺妹头上辫子长,手提包包走忙忙。两脚跑得穿梭样,汗水湿透花衣裳。问一声幺妹忙啥子?幺妹我今天会情郎。”5月13日,文井江镇83岁大爷谢玉林又唱起了久违的山歌,歌声回响在阳光下的万家坪。当日,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谢桂兰,执行院长罗琴,院长助理罗江,民俗文化专家、学院教授邓经武,课题组组长、学院产学研中心副主任吴德全及课题组成员一行二顾文井江镇,为的正是寻找谢玉林和他的伙伴们——文井江镇的“民间山歌F4组合”,抢救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
长期以来,崇州地方文史工作的研究主要组织者为崇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但对龙门山脉崇州段山歌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尚停留在个别文化爱好者对山歌歌词、曲调的个体采集和零星素材的收集,对山歌文化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在一次文化采风活动中,传媒学院发现了文井江镇有着悠久的山歌演唱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已经濒临失传,几经寻找,年龄分别为69岁、73岁、83岁、83岁四个耄耋老人。
随后,传媒学院确立《龙门山崇州段山歌文化研究与开发》课题,并随课题深入,与崇州市形成的政、企、校合作模式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感谢传媒学院关注民间文化,我们镇F4民歌老人即将成为文井江镇的一张名片。”文井江镇党委书记戴万川评价传媒学院课题研究带来的效应。
传媒学院与文井江镇的故事到此结束了吗?不,一个更大的计划真正酝酿。
三顾文井江 谱合作新章
6月,传媒学院执行院长罗琴带队第三次来到文井江镇,商定文化与旅游开发项目,并与当地政府签署政校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指引下,共建信息交流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围绕产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及学术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罗琴院长表示,学院将为文井江镇培养产业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乡土文艺人才。同时,深度挖掘山歌文化,打造生态旅游亮点,引领文井江镇走上一条绿水青山助推金山银山的品牌之路,促进全镇群众增收致富。
8月,学院表演艺术系拟定文井江镇实践基地工作思路,一、以地方民俗活动为载体,以文井江镇每年定期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为抓手,共同策划组织有各村村民和表演艺术系师生共同参与的演出活动,促进双方的沟通和了解;二、组织单项联欢活动,对村民情况进一步摸底,以调整专业项目(教学成果)的内容选择。另安排教师对文井江村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并以此为基础为2016年3月份的贡茶节活动作铺垫、打基础;三、为地方民俗添彩,丰满文井江枇杷茶茶文化,配置古筝演奏,为村民举办古筝培训班,派舞蹈老师为村民辅导广场舞,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培训,继而改编当地的山歌、民俗、创编舞蹈节目,逐渐形成品牌;四、为学生打造优质实训实习平台,学生将以双重身份进入文井江的各个村、社区,对各村、社区的文艺活动进行辅导,同时,在社区干部的指导下,熟悉、了解、文井江的管理模式。
文井江镇是崇州市历史名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多次深入考察,挖掘、抢救地方失传文化,参与旅游观光、农业、茶文化产业建设,深度挖掘山歌文化,打造生态旅游亮点,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在助推文井江镇走上一条绿水青山助推金山银山的品牌之路的同时,也打开了教学实践的新局面,谱写了学院政校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