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航空系无人机师生团队经过公开竞标,取得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地区三集纪录片项目航拍资格,并在绵竹地区开始了第一次航拍任务。通过第一次合作航拍,师生们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四川广播电视台记录片频道车越导演的高度认可,经四川广播电视台领导研究决定,邀请学院无人机航拍师生团队参加四川广播电视台策划的《5.12地震十周年》纪录片航拍合作。
为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5.12地震十周年》纪录片无人机航空拍摄任务,进一步了解学院无人机应用专业教学情况、师生素质和航拍能力,3月8日下午,四川广播电视台首席摄影师汪其武先生到学院实地考察了无人机应用专业老师和学生的无人机飞行操控及航拍能力。
无人机应用专业老师张超带领参加航拍任务的学生在学院操场上空试飞。按照首席摄影师汪其武先生的要求,在专业老师张超的指导下,学生们操控着inspire 2型、phantom 4 pro型无人机,展示了斜线行进环绕飞行、超视距飞行和室内无辅助飞行等操控技能技巧。同学们操控着无人机在学院操场上空忽而疾驰呼啸而过,忽而悬空俯冲而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无人机在同学们的操作下,尤如一只自由纷飞的蝴蝶在学院操场上空翩翩起舞。同学们娴熟的操作、熟练的航拍技巧充分展示了他们高超的飞行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汪其武摄影师的满口称赞和认可。
展示结束后,汪其武先生与师生们进行了沟通谈话,对于此次拍摄任务的要求,他说到:地震灾区重建的十年以来,农房建设、景区、公共设施等方面都有很多突出的地方,此次航拍是为整个纪录片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这部纪录片的灵魂所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展示,无人机应用专业的师生们的飞行能力已达到拍摄所需要求。在之后合作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会和参与拍摄的团队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力争创作出更加完美的纪录片,展现地震灾区重建的秀美景象。
汪其武还说到,在四川广播电视台今后的摄制组配置中,会在每组增加一个航拍人员,在记者深入不到的地方用无人机飞行拍摄,用航拍提升视觉冲击。由此可见,无人机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在当今社会,无人机专业已经成为了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公安、交通、林业等系统中都十分需要。
据悉,5.12地震十周年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本年度重点打造的大型记录片,主要展现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十年的变化,包括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德阳等地区。此次将进行为期25天的拍摄,学院无人机专业师生将全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