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正式下发的教规建中心函[2018]32号文件,我校申报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经过专家组按照"院校申报、专家审核、现场考察、远程答辩"的程序,层层筛选,终于迎来了喜讯----被确定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意向合作院校,至此我校距离向OBE模式下的应用型大学转型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掀开新的篇章。
该项目自2017年9月28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下发文件开始,我电力学院王荣辉院长经过对学校现有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专业建设等多方面的考虑,深思熟虑并向校领导汇报请示后,学院集中力量,组成了以工业自动化教研室张萍主任为首的项目申报团队,群策群力,开始着手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通过对文件的反复研读,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及OBE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并与专业建设紧密相连,历时2个多月于12月初终于完成六万字的申报书初稿。12月的一个月里,王荣辉院长带领项目申报团队对申报书初稿进行了反复论证、修改和删减,并在校长办公会上讨论通过后,终于在12月25日完成定稿并进行上报。
2018年4月初,经过国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核,我校得到了通过初审的通知,并且评价较高。此时,我校正式进入到远程答辩的环节。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清楚我校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的基础条件、投入计划、具体实施方案以及组织架构等重要内容,又经过一周时间的准备,反复修改答辩材料,王院长多次调整答辩内容和架构,再经过反复演练,于13日下午三点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由常璇副校长带领、王荣辉院长主辩完成了远程答辩过程,并当场得到专家组老师的肯定。

图1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远程答辩现场

图2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本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申报成功绝非偶然,是我院院领导及项目申报组全体教师的努力投入得到的回报。项目申报历时近7个月,在此过程中,离不开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离不开王荣辉院长的积极策划、组织、督促和耐心指导、反复论证及修改。下一阶段,我院将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示下,从区域经济建设出发,对智能制造深度开展产教融合规划,具体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开展学生培养和创新创业服务,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图/文 张萍 责任编辑/王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