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夯实教学科研基本功,筑牢职业发展根基,近日,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策划的 2025 年度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圆满落幕。学校 2025 年度全体新入职教师(含专任教师、辅导员)全程参与培训,通过 6 场系统性专题讲座,实现了从 “教学新手” 到 “合格教育工作者” 的认知升级与能力储备。
本次培训聚焦新入职教师成长核心需求,以 “理论赋能、实践导向、全面覆盖” 为原则,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资深教研专家及科研领域骨干组成主讲团队,围绕 “教学能力提升、科研素养培育、职业信念塑造” 三大核心维度设计课程体系,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确保培训覆盖面与学习效果,为新教师开启职业征程注入 “强心剂”。
聚焦教学实战,破解起步难题
培训前期聚焦 “教学能力筑基”,针对新教师首次授课的核心痛点与长期成长需求,设置两场实战性专题讲座,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课堂教学核心技巧。
“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专题则聚焦新教师与学生的 “首次接触”,提供全流程指导。主讲教师结合自身 “开学第一课” 的成功经验与改进案例,从课堂教学的新形态、信息技术的运用、“好课”标准、上好课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上好一堂课四个方面,突出核心知识点,以及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 “非语言沟通” 细节对课堂氛围的影响。有效消除了新教师首次授课的紧张感,帮助其树立 “上好第一课” 的信心。
兼顾教学科研,助力双向赋能
高校教师需平衡 “教学” 与 “科研” 双重职责,本次培训针对新教师 “重教学、轻科研”“不知如何结合教学做科研” 的普遍困惑,设置两场科研素养专题讲座,构建 “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的认知框架。
“新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提升” 专题中,主讲专家打破 “教学与科研割裂” 的误区,提出 “以教促研、以研助教” 的成长模式。引导新教师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科研切入点,将 “学生学习难点” 转化为 “教学改革课题”,将 “课程内容拓展” 转化为 “学科应用研究”,帮助新教师初步建立 “教学即研究” 的思维。
“新教师科研基本功夯实与研究能力提升” 专题则从 “科研入门实操” 角度,系统讲解科研工作全流程。解读文献综述撰写的 “逻辑结构与引用规范”,并结合科研项目申报书实例,拆解评审专家关注的 “核心指标”,如研究意义、创新点、可行性,有效降低了新教师科研入门的 “门槛”。
筑牢思想根基,提升综合素养
培训后期聚焦 “职业信念与综合能力”,通过 “思想引领 + 技术赋能”,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适应数字化教学新要求。
“坚守教育初心,矢志为党育人” 专题以 “立德树人” 为核心,结合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解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深刻内涵。主讲专家通过讲述学校老教授 “扎根讲台、潜心育人” 的感人事迹,引导新教师思考 “如何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帮助新教师明确 “教书” 与 “育人” 的统一关系,坚定教育职业的价值追求。
“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方法” 专题则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聚焦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家结合高校常用教学工具,演示多媒体课件的 “可视化设计技巧”,分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AI 备课工具、学情分析系统的应用场景。同时结合自身所授课程,通过设计、优化信息化教学片段,帮助新教师掌握 “技术服务教学” 的核心逻辑,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高效性。
培训结束后,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发展中心通过 “培训记录表” 的形式收集反馈,新教师普遍表示,培训内容 “贴近需求、实用性强”,不仅解决了教学科研起步阶段的困惑,更明确了长期职业发展方向。
学院新教师说:“通过培训,我终于知道‘上好一堂课’不是简单的‘讲完内容’,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接受度与参与感,尤其是专家分享的‘课堂互动技巧’,我已经用到了试讲中,效果很好。” 另有新教师表示,科研专题讲座 “打开了新思路”,“以前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现在知道可以从教学中的小问题入手,慢慢积累,这让我对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更有信心了。”
此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是学校落实 “人才强校” 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跟踪新教师成长动态,通过 “教学观摩、师徒结对、中期督导” 等后续帮扶措施,为新教师提供长期支持,助力其早日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与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生力量。(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发展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