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温柔地穿透薄雾,轻轻拂过雨后略带湿润的水泥路面。清晨的校园,正渐渐从沉睡中苏醒,一位身着白紫相间上衣与浅蓝牛仔裤,肩背双肩包的少年,手持盲杖,步履轻盈而坚定。他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盲杖轻叩地面的节奏,引领着他从29号楼出发,绕过几个温馨的转角,直至图书馆的大门。抬腿,迈上台阶,这一系列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图书馆前的三级台阶,对他来说,只是生活中的小小注脚。这一幕,在银川能源学院的师生眼中,早已成为校园中最温馨而平凡的风景,见证了这位特别大学生三年来的不懈追求与成长。
杨文举,银川能源学院首位且唯一的视障大学生,用他那颗永不言弃的心,在知识的殿堂里默默耕耘。2022年的金秋,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一丝忐忑,踏入了这所充满活力的高等学府。谈及选择融合教育的初衷,他的脸上洋溢着温暖而真挚的笑容:“我渴望遇见更好的你们,也期待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在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岁月里,他本可轻松选择“单考单招”的升学之路,与多数同学一同步入预设的轨道。然而,杨文举勇敢地踏上了普通高考的征途,放弃了已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录取的机会。他渴望体验普通学校的生活,与健全的同学并肩同行,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这份勇气与决心,不仅是对自我的挑战,更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面对普通高考这一艰难选择,杨文举深知其中的不易。但他坚信,视障并非障碍,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打破社会的刻板印象,以及自我认知的局限。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视障人士的学习与工作之路已愈发宽广。他坚信,只要心中有光,前路便无所畏惧。
踏入银川能源学院的那一刻起,杨文举便以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迎接着每一个挑战。校园的路虽长且宽,但对他而言,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与成长的喜悦。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他逐渐熟悉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的位置深深烙印在心中。如今,他已能在校园内自如行走,盲杖成了他探索世界的钥匙,引领着他不断前行。
晨光中的校园探索。每天清晨6:30,当第一缕阳光穿过白杨树叶,杨文举的盲杖就会在宿舍楼前的水泥路上敲出清脆的节奏。他用三个月时间记住了从宿舍到图书馆的37个转弯,每个转角都留下了他反复练习时与志愿者共同标记的触觉记号——这些用热熔胶制作的凸起圆点,成了他心中的“星光路标”。
课堂上的特别互动。在《大学语文》课上,当老师讲到“落霞与孤鹜齐飞”时,他会举手询问:“老师,晚霞的温度是不是和朝霞不同?我用手掌感受过,朝霞的风更清凉。”这番充满诗意的提问,让全班同学第一次学会用触觉“看”世界。
食堂里的温暖时刻。每周三中午,同学们都会发现杨文举的餐盘里多出一块拔丝红薯——这是他通过128次询问不同窗口、用指尖感受餐盘温度变化后,终于找到的最爱。现在食堂阿姨总会特意为他多留一份:“那孩子笑起来甜得跟红薯似的。”
赛场上的意外惊喜。在校园朗诵比赛上,他改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评委落泪。当宣布获得二等奖时,他轻声问身旁同学:“现在大家是不是都站着鼓掌?我听到好多衣服摩擦的声音。”这个细节被校媒通讯员记录下来,成为当年最动人的校园新闻。
这些生活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一个视障青年用心灵触摸世界的轨迹。正如他常说:“黑暗不是终点站,只是换了趟列车看风景。”最新消息显示,他正在筹备校园无障碍地图项目,希望用3D打印技术为特殊同学制作可触摸的校园模型。
然而,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食堂繁多的窗口与未知的座位,他曾感到茫然无助。记得第一次独自去食堂,他在众多窗口前徘徊许久,不知所措。最后,鼓起勇气询问工作人员,才找到了合适的饭菜和座位。正是这些挑战,让他学会了独立与坚强。他趁着无人之时,一遍遍地询问、探索,终于克服了这一难题。谈及这段经历时,他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仿佛那些困难早已成为过往云烟。
在银川能源学院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的学府中,杨文举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尊重与理解他人。他深知,偏见与刻板印象往往源于不了解。因此,他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视障经历与感悟,希望以平等为基础,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他坚信,只要用心去接触与交往,便能学会尊重每一个不同的生命。
有一次,在和班上同学讨论视障人士就业问题时,一名同学无意间使用了“正常人”和“视障者”的对比。杨文举耐心而温和地纠正道:“我们一般不说‘正常人’,而是用‘明眼人’这个词。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挑战和困难,生病或残缺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差异。”这番话让在场的同学都深受触动,也让他们对杨文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命运不公,却奈何不了一颗永不言弃的心!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挑战自我,在爱的庇护下,少年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人生路,为类似境遇的孩子们拓展了梦想的边界。”杨文举正是这样一位少年,他用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温情细腻善良的品性,在黑暗中寻光,于光明中坚定前行。他并非励志的传奇人物,只是万千大学生中的一员,一个在困境中努力绽放的普通少年,却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勇敢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