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能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银能校园

【读后感】读《体验生活》有感 (秘书学1701班 赵磊)

2018/2/25
24125

  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看到这篇文章,则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生活。王小波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删掉了"艰苦"二字,了解他的人,必然知道那是生活的艰苦。至于先生的用意,不过是用以说明艰苦不过是那个年代的常态。他的文章很像我爷爷辈讲述的往事那样,听着都有些恐。,一日三餐,要么是喝用芭蕉树心熬的汤:要么是会喝几乎发生化学反应的芋头杆汤:要么是煮些地里的野。,吃完,他们有可能会胃疼,也有可能是出去在皎洁的月光下排队去厕所。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吃饭,这样的日子,有乐也有苦。他们拥有最多的是对这块土地深沉的爱。

  而且,我同样看到爷爷辈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地爱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土地啊!这与那些艰难的日子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有一段时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做事大手大脚的我,总会让他们不满意。吃饭挑剔,不爱吃的会挑出来,随手丢到垃圾桶里。一旁的奶奶会看不下去,把声音提高八度,说:"你要是不吃的话,就应该提前挑给你爷爷吃"。小时候,我还会因为这个和奶奶赌气,不理奶奶。随后,跟在爷爷后边,屁颠屁颠的。去看看爷爷的庄稼地,他用铁锹去仔细地修整每一寸土地。爷爷累了,便会靠着地边的大柳树,也会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经历,几乎和王小波先生写的一样。的确,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庄稼则是他们的孩子。爷爷辈的总会嫌弃八零,九零后的我们,觉得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吃饭浪费,做事草草了事,把手机当成了命根子。爷爷说着,对比着,摇摇头,感叹道:"你们不如我们啊"!从小就受教育的我们,是否学会了去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呢?我们扪心自问。手机,我们会不会放下呢?我们会不会去户外运动运动,做做有意思的事呢?

  那么如今的八零,九零,甚至零零后,我们要怎样去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