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机器丛林 【老公篇】 (财务管理1606班 包鑫)

2017/11/16

23834
"老公,老婆"是夫妻之间亲昵的称谓。厂里的人一有事情就"老公,老公"的喊,不明真相的人免不了有些尴尬。老公单字姓公,公姓出自姬姓,世代族居山东蒙阴的公氏家族是周公旦的后代,以帝王赐封爵号为氏。公姓是百家姓中的稀有姓氏,遇到后可不能一惊一乍的了。
老公是七零后,老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那时小学和中学已经开始逐渐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在大学期间经历中国大学的黄金时代。然而机会与尴尬往往并存,这一代人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发现国家不包分配了;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生在一个讲理想的时代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二十年前,有一首歌唱到"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九零后出生牛犊谁也不怕,如今零零后更是个性张扬,谁都没把七零后放在眼里。老公生在纠结的年代,肩负着从农村跨越到城市的责任,如今成家立业后体会到了自己是独生子是多么无奈……
老公是后期招来的新员工,体型肥硕,脑袋大脖子粗,浑圆阔肚把工作服绷的死紧,憨态可掬的样子。工作的时候慢里慢气,动作缓慢。始终背着右手,刻意掩藏他那残疾的手,由于先天原因,右手只有一根指头。残疾人的人生道路注定要比普通人坎坷,老公从小就用左手写字,和普通孩子一样上学读书,直到高中毕业。这么多年老公领教了生活的无奈与尴尬,简直要被命运生吞活剥。
高中毕业后,成为了高素质的工人,在各个小地方打零工,正规工厂不要他。家乡每年春天都会有南方的养蜂人来赶花,老公通过不畅的方言交流结识了他们,成为了朋友,于是跟着养蜂人一道往北赶花。
养蜂的工作非常辛苦,花粉采集季节,每天早上4点钟要起床,在蜂巢门上安装脱粉器,几百个蜂箱要在5点前完成全部的安装。忙累了,在荒郊野外搭个床就睡了。老公一行养蜂人成了中国的吉普赛人,他们以山水为临,逐花而居,驱车几万里,由南到北,经过安徽、江苏、山东、北京、内蒙古,一路风餐露宿,一年到头不停的工作。养蜂人得随时追赶各种花期,因此,人们称养蜂是一个追逐"永恒春天"的工作。听上去很浪漫,但实际上,最累的就是"赶花","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山路崎岖,一路走走停停,时间耽误长了,蜜蜂就会饿死。养蜂人一定要起早贪黑工作,他们比蜜蜂还勤劳。
几年后的春天,老公赶花赶到了沂蒙山区,再此邂逅了家乡的春天,云朵恬淡,溪涧清纯。陌上花开,老公缓缓归来,他决定不走了。他不想离开亲切美丽的家乡,不想离开至亲至爱的家人。养蜂的朋友留给老公几箱蜜蜂后,继续往北赶花去了。
老公如今一边在工厂上班,一边管理自己的蜂场。主要养殖中华蜜蜂,所产的百花蜜、荆花蜜、蜂王蜜、洋槐蜜都有精美的包装,上面印有标语"源自沂蒙山,绿色纯天然"。
老公这只胖蜜蜂平时很少和别人说话,却经常和找我聊天,他把我当作知音,和我谈古论今、畅谈时事。他说他喜欢和学生交流,他认为没有文化的人表现过于个性,过于偏激。老公有自己的"中庸之道",每次针对某件事发表完言论,我们都笑着对他说:你可拉倒吧!
我经常夸老公是"文化人",鉴于他毕业近二十年了还记得所学的知识,鉴于他能说出几句外国的名人名言和吟诵几首古诗词。既然是文化人,就会牢骚满腹,老公说如果鲁迅现在还活着,非气死不可!老公连护照都没有却有很强的美国情结,向往"no judgment(不评论)"的自由生活。反观天朝,一提到现在的社会老公就心生厌恶。
任何政府都不是完美的,批评抱怨本就是一个正当的事情,抱怨和宣泄的背后,希望都是满满的期待,满满的正能量,希望这个国家好。邓小平说过:不怕七嘴八舌,就怕鸦雀无声。如今是漂浮在社会表面的美言形势一片大好,沉下底层去听听哗闹嘈吵。人们不敢说,怕抓辫子,怕扣帽子,怕打棍子。
任何政府都不是完美的,就算一百人里九十九个满意,那么剩下的那一个也会去抱怨。社会没有义务对你公平,而命运的天平,却永远倾斜于那些不肯任命的魂灵。
老公,牢骚归牢骚,你养蜂这么多年,作为赶花人,你怎么知道最美的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