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名家散文中,我一眼便看中了它,因为它的名字很有诗意:《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我本就是一个很喜欢诗意的人,对书亦是如此。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的这段名言,让我在读这本书时真正有了切实的体会。最起码,我清楚了自己是谁,算得上哪一类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都是从季老的书中学习体验到的。
"在品行方面,什么叫好,什么叫坏?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若按这个标准来划分,我是个不好的人,但不是个坏人。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我会选择集体而牺牲个人;在与同学发生矛盾选择原谅和被原谅时,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较多,所以有时会轻易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但当大家都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时,我的眼里就会只有个人利益,我会在不触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我的个人利益。我在心里放了面镜子,镜子告诉我,我是个不好的人,但我不是个坏人。
现如今的许多人,要么心里压根儿就没放面镜子,要么心里的镜子不是被风暴击碎了就是被岁月侵蚀得照不出任何东西了。人心不古的时代,能在心里放面镜子的人,少;能像季老那样心里就是一面镜子的人,更少!在这样的世道,静静地阅读这种净化心灵的良书,不愧是一剂上等的良药!它让逐渐迷失的心灵,找到了新的起点;让日渐烦躁的心,归于平淡并走向纯真;让被各种夸赞和荣誉浮起的灵魂,慢慢沉淀下去继续修行。
季老的内心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真实地照出自我,季老也平静地把那个自我不加掩饰地告诉你我,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面镜子当然也会照出自己的丑陋,但丑并不可怕,丑的意义在于让自我审视,让自我真诚。重要的不是把丑陋搁在心里,而是用镜子照出实物,认清自我。
季老的散文"真",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的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季老的散文"朴",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如同他一生穿在身上的中山装,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
纵观季老的一生,这样的一位世纪老人,从容地走完了大德大智隐于无形的淡泊人生。在经历过两次魍魉现行、天日重明的天渊之别、云泥之分的事情后,他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
看完季老的《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我决定在自己的心里砌面镜子,让它照出自我的真实,审视自我的得失功过,是非荣辱,尽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我知道这些很难做到,但我会去做,会用心去做,会尽力去做。
因为季老,我在心里放面镜子,从而时常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