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23-2024学年3月份课程研讨活动典型案例

日期:2024-3-14

点击:584

2023-2024学年3月份课程研讨活动典型案例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相应学校评估工作相关要求,幼师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研室组织同课头教师进行课程研讨活动。3月份组织研讨的课程小组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小组和《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小组。具体研讨活动内容如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小组开展了学期初的教学研讨活动,课程小组共有教师人数8人,其中外聘教师2人。6名专任教师中有3名都有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学经验,另外3名教师则为初次执教本门课程。在这样的课程小组构成情况下,教师们深入彼此的课堂,并在课后针对于本课程的备课、授课进行了心得交流。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教育要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学前教育如何培萌发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激发儿童学科学的兴趣,如何做实、做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师对科学教育的学习至关重要。

尤建宁老师认为,要想上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特点。通过分析学前儿童年龄的特点可知,学前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不断丰富感性经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进而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儿童自己的科学。那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准幼师,也需要亲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做科学”体验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理解、应用、检验原有知识经验,增强未来胜任幼师工作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做中求进步。

石子璇老师认为,距离自己上次授课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第二次带本门课程的好处在于,对于课程的内容会更加熟悉,在授课过程中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但不同的是授课对象、授课条件均产生了变化,而且时隔一年,对其中的知识总会有遗忘的部分,因此在每周授课之前还是应该重新备课,在熟悉课程内容之余,不断丰富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热点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做到对课程的不断优化。每次教授五大领域的课程时,都能明显感受到“目标”这一部分是最难教授的,内容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也比较枯燥。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地把一条条内容去读给学生,但如何解释地生动有趣,确实令我犯了难。因此在目标和内容的教学上,希望能和各位老师加强沟通,取长补短,听听其他老师在教学时是如何做的,希望能把这个教学难点攻克下来,使其变得更加有趣。

第一次教学本课程的几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赵玉洁老师认为,目前所用教材突出理论性、实际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可帮助学前教育学生提高理论修养和实操能力。但五大领域课程实际是贯穿在幼儿一日流程活动中,因此,应增加学生见习跟岗时间,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孩子,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够相对客观地解读幼儿,生发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学前科学教育活动操作性比较强,因此,除了配备教材外,应该配备相应的材料包,便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也可参考一下宁夏幼儿园所用教材操作材料。

安璐老师认为第一次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每一天都充满了新奇与挑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一门充满乐趣与创意的课程。学生会知道更多生活中的“为什么”和“怎么样”。所以,他们的探索欲望会更加强烈。同时,她也意识到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以及如何将科学知识深入浅出设计成幼儿科学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前两章内容都是理论课程为主,让学生了解科学概念。后三章内容会引入项目式学习则能够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一项具体的科学任务。通过制定项目计划、分工合作、收集资料、进行实验等步骤,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某个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备课时,首先会深入了解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这样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科学知识。其次,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例如,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现象和实验,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会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设计有趣的导入环节、生动的讲解方式以及丰富的互动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穆西亚老师认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属于五大领域课程之一,是核心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之后工作必备的技能,知道如何设计并指导科学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结合案例让学生多分析、多讨论,知道理论如何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知识活起来。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多思考如何让知识不那么枯燥,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其实部分专升本的学生之前已经学过这门课,所以课下要多和学生交流听听学生的想法。

作为幼儿园园长,李艳老师也谈了谈她的感受。李艳老师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核心应围绕幼儿园“为什么学科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四个中心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知识。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要始终坚持研究教学方法为核心,“教”与“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本课程第一章《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在完成讲授后,课后给学生提供了一篇教学一线教师的教育随笔——《节气中的冰花世界》,这一材料则可以很好的进行利用,请学生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分析其体现了哪些理论精神。然后利用下节课前几分钟实践,随机抽取4--5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照教育实践案例中的“教师”“幼儿”、“教”与“学”分析了科学教育活动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以此来巩固理论基础,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所学理论要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分析理论支撑。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的教育之路,是不断的修己、修身、修为的过程,作为大学教师要不断最求优秀、不追求卓越,但必须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做问心无愧的教师、做有责任有使命感的教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小组研讨活动主要围绕自己教学的情况从备课,上课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每个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设计情况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一些共性问题,课程小组教师进行了讨论统一确定了解决方法,关于个别特殊性情况,小组成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次教学研讨过程中,每个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各不相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基础上每个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度并不同。老师们秉持“同课异构”的理念,同时也统一确认了每节课的重难点,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重难点。崔苗苗老师说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课程小组的老师关于课程设计和实施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倾听小组成员的分享过程,能反思自己,博采众长,借鉴经验,增加老师对这门课程多场域多视角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从友忠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利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模拟访谈、学生分享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能够依据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科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通过平时作业的完成和期末研究计划的撰写,较好地将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融合,培养学生科学观,通过科研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科研活动中的毅力和勤奋习惯、培养良好视野和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

张鸿宇老师从自己专业的角度,结合自身的科研经验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不断进步的教育研究方法以及更加深刻的教育理论有助于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而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难题的不断出现,教育研究会有更广阔、更深入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教授到许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可以教授更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体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和收益性的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在今后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积极创新,深入探索教育问题来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

通过本次课程研讨,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初出茅庐的新教师都对这两门课程的授课有了更多的理解。本次研讨活动也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深挖教学,致力于提高教学的效果,为推进学校评估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