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实习》圆满结束
日期:2019-11-08
点击:15093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理念,服务社会中身处困境的人的专业,而项目是目前社会工作开展服务的主要载体。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将项目的掌握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开展,即《项目实习》集中实践。 10月28日,文法学院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迎来了为期两周的《项目实习》集中实践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项目?掌握如何撰写项目,以及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整个项目中,懂得以项目为依托服务有需要的群体。为了更好的达到课程目标,李龙老师以分组的形式,主要从项目主题的选择、为调研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开展实地调研、需求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撰写项目书及竞标答辩等环节进行教学。
一个项目的开始是从准备开展什么领域或者什么群体的服务,并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对该领域或者群体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及为后期的调研做好准备。各小组经过讨论、资料的搜集和查阅,最终分别确定了以社区老年人、家庭亲子关系、儿童福利院的儿童和大学生就业为主题,并在代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调研的准备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代课老师的带领下,于10月31日和11月1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主要前往宁夏儿童福利院、兴庆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宁夏昊善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永宁县儿童福利院、永宁县文萃苑社区等地。实地调研期间,各小组成员根据调研的准备及结合实地的具体情况,积极与相关人员交流,实现了对所选主题的具体、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具体的实地调研中,学生们更进一步地接触服务群体,体验到了与理论知识不同的感受,纷纷表示具有不一样的收获。 伴随调研中的种种体验和收获,各小组纷纷对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以此来确定服务对象需求和确定整个项目的目标。社会工作所开展的服务,都是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并非凭借自己的臆想,明确了服务对象的需求,项目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从需求中总结出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小组也在需求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上遇到一些困难,如分析总结比较混乱、目标不知如何正确表述等情况。代课老师以问题探讨式方法,与各小组成员共同再次梳理、分析和讨论,直到最后的确定。
目标的确定是方向,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基石。再美好的目标也需要科学、合理、专业的过程和方法来实现,方案的设计和经费的预算是确保项目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所以项目中方案的撰写和经费的预算也是重中之重。在具体撰写过程中,部分同学有一种感受就是明知道如何去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明了、清晰的去阐述,以及在经费的预算中更是一头雾水。代课老师则以"模板+引导性梳理"的形式,即以几个模板为轴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梳理,帮助各小组对项目的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进行整合。
在整个项目的撰写中,是以宁夏本地社会工作相关服务项目申报书为例,根据申报书的相关要求来进行项目内容的撰写。本次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撰写项目,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项目竞标,这也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服务开展中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所以,在集中实践的最后一天,即11月8日开展了"社会工作2017级《项目实习》成果汇报暨项目竞标答辩(模拟)"。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体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竞标达标的过程,邀请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赵桂生处长、文法学院刘吉堂副院长、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金淼老师、社会工作教研室马云蕊老师及代课老师李龙老师为此答辩的评委,并以竞标答辩的评分标准、答辩要求等内容进行严格要求,如计时、提问、合分等。 由各项目分组成员代表上台汇报项目的名称、调研情况、需求分析、项目目标、实施方案、具体活动安排、创新性、风险分析、持续性分析、经费预算等内容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他们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总结的结论数据来对项目的申报做了一个扎实的铺垫。并且结合实例和现实状况来对项目的存在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每组成员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为期两周《项目实习》集中实践的开展,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撰写一个项目书,也通过撰写过程认识到了如何在项目书中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合理、科学的融合,以及在模拟项目竞标答辩中学会了一定的工作技巧以及项目实习申报的实践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