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研促教传薪火,凝心聚力育新人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开展 “抗战精神”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活动

日期:2025-09-17

点击:736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切实做好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回望历史中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 “抗战精神” 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会,以集体智慧打磨优质思政课,让抗战精神在新学期课堂上焕发生机。

 

本次集体备课会以 “深挖抗战精神时代内涵,精准对接大学生认知需求” 为核心目标,分为 “理论梳理 — 案例筛选 — 教学设计 — 交流研讨” 四个环节,教研室主任忠明主持会议,全体概课程教师参会,在理论梳理环节,任忠明带领全体教师重温了中国抗日战争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三个阶段的历史脉络,重点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重要论述。

 

案例筛选环节成为本次备课会的 “亮点焦点”。教师们围绕 “如何让抗战故事‘活’起来” 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一是 “英雄群像类”,如东北抗联杨靖宇 “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仍坚守阵地”、西南联大师生 “徒步 3680 里内迁办学” 的事迹,展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家国担当;二是 “精神符号类”,如《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冉庄地道战中的人民智慧,解读抗战精神的多元载体;三是 “当代联结类”,如 “00 后” 大学生重走抗战路、科研团队以抗战精神攻坚克难的案例,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选择这些案例,既是为了避免‘千课一面’,更是为了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情感共鸣点。” 

教学设计环节,针对大二学生,侧重 “历史认知启蒙”,计划采用 “影像 + 故事” 的方式,播放《觉醒年代》《长津湖》等影视作品片段,配合教师现场讲述,帮助学生建立对抗战历史的基本认知;希望全体教师以本次备课会为起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抗战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

此次集体备课会不仅统一了教学思想、优化了教学方案,更凝聚了教研室教师的育人共识。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坚定信念,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