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情分析讨论交流活动

日期:2025-05-30

点击:3559

5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本学期开设课程的学情分析讨论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首先由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了担负课程的学情分析并撰写学情分析小结,而后由学院统一组织讨论交流,选派优秀代表进行发言。会上,刘彦强老师首先就学情的基本内涵、学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交流,他认为:在思政课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经常主动提问并寻求实践机会。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使他能够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思政课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侯连老师的《矫正人生航向,助力行稳致远》,汪飞燕老师的《准确把握学情,提高课程针对性和吸引力》,单万礼老师的《00后价值认同的思政思考》,李巧梅老师的《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想道德法治课教学改革探讨》,马小会老师《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学情分析,基于纲要课程视角的观察与思考》,许文瑾老师的《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杨子强教授理论讲堂的实践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所担负课程的特点,进行了精彩的学情分析交流发言。

通过此次讨论交流活动,大家一致认为,不了解学情,教师上课就如瞎子摸象。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对自己学生的学情有个不错的“把脉”,对教学开出一服“对症”的“药方”,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