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日期:2020-03-10

点击:17304

 ——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同学们"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2020年3月9日,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主办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我校组织全体师生收看直播和回放,并开展了学习与讨论活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四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炳林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分别以《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战役里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马研部教师全校2017、2018、2019级各专业学生共10657人观看了"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活动。课后教师和同学们讨论热烈,积极反馈,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和雨课堂作业等多种方式提交了心得体会。截至目前,共收到师生近万份滚烫的心得体会。

    马研部刘兆侠主任说:"爱国是最大的担当,爱国主义是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五千年的积蓄和传承,靠的是我们中国人民勇于担当的责任和使命,靠的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我很庆幸生活在这么强大的祖国,当疫情来临时,党和人民站在一线,同仇敌忾,共抗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来临时,中国共产党能第一时间集结一切有利力量,能够科学治理,精准施策,此次疫情大考中,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无不证明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无论对于广大的同学还是思政课教师来说,通过这一堂思政大课,成长中有收获,教学中获指导,思维上受启发、思想上受洗礼、灵魂上有启迪。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生活在伟大的中国而骄傲自豪,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马研部张亚楠老师说:"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感悟这个时代、聆听这个时代的过程中,将这一切讲述出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当我得知3月9日,一堂"思政大课"将由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结合"原理""概论""纲要""基础"四门思政必修课,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的时候,我很兴奋,也很感动。怀着期待的心情,我和我的学生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隔空观看着这堂金课,并相约观看结束彼此分享体悟。
    侯晨晨老师说: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本学期我教授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人间冷暖、艰苦磨难,也看到了全国上上下下的顽强拼搏,奋勇抗争。我们深受感动,也倍感鼓舞,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们除了捐赠与志愿工作,到底还能做什么呢?"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为我们思政教师提供了将英雄事迹融入到教学中的思路与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既感性地受到伟大事迹的触动,又必须明白这些事迹背后的伟大支撑力量,那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我在原有的对疫情英雄事迹收集的基础上,借鉴四位教授的观点和我的理解,以同学们更加熟悉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述这些事迹和背后的中国力量,同时也结合银能学子在疫情中的真实志愿服务经历,告诉大家"英雄们"就在我们大学生之中,号召大家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增强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而读书。

    姚鹏老师说:"这场思政大课,犹如春风化雨,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在这场人民阻击战中的使命,以及践行立德树人的路径。在今后的线上线下教学中,努力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工作的强大力量,努力将疫情防控工作涌现的感人案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努力将青年学子的赤子之心转化为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四个自信"。

    我校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财管1704班李雪儿同学写道:"你许我春暖花开,我许你不改初心。中国历来保持着"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的正义感与同情心。新冠病毒爆发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疫情得以延缓。在外国逐渐出现新冠患者时,中国也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捐资捐物,毫不吝啬的将核酸试剂捐给日本。向其他国家捐赠医疗物资。正如艾四林教授所说:"quot;病毒无国界"quot;,人类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在这时应当共同抗疫,狙击疫情!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会散开,努力里不会被辜负。这场疫情我们必将取得胜利。"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工1801班的刘朝安同学写道:"中国抗疫,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回望历史,我们党从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中诞生,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成长壮大,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党和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制度优势。基层党组织雷厉风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打头阵、做先锋,全面落实防控措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极大地稳定了党心和民心,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起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机械与汽车学院2019级新能源专业吕少华同学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民族,我们从未被灾难打倒过;相反,每经历一次困难,就会成长一次,从而变得更加强大.一代代中国青年火一样的热情、火一样的青春、火一样的年华投入在国家发展、民族命运、个人成长的奋斗中,让人感动,给人力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土木建筑学院建筑设计2019级苏尔莎同学写道:"这次疫情,让我们明白了,面对困难,我们必须要齐心协力,大家一起抗战,才可以解决这个困难,这是我们大家一起的困难,没有国家危难,还存在个人的桃花源,一位退伍军人给他的去武汉支援的护士女儿写了一首诗,让人不禁泪眼婆娑,他鼓励支撑女儿去支援,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几千年来,历代的青年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说青年成长千万条,爱国大道第一条。生于中国,我们当代青年骄傲和自豪,这戏疫情告诉我们,用青春奋斗来谱写历史使命,这次战"疫"教给我们如何谱写"大写"的青春,我们看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团体。战"疫"使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身边或者远方的人共同呼吸着同样的命运,同生死共患难,祖国和人民相依生死,真情长存,我们见证了"疫"中有情!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1901班的耿雪同学写道:"这次疫情,更让我热泪盈眶的一种精神,是"家国"。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了会担心,短短的几个字是一种胸怀,这是出自24岁女孩的一段话语,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汉时,他没有犹豫,去了离家的远方,唯一不放心的是在家担心自己的母亲,国是千万家,正是这些为家人着想的陌生人,彰显了我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你我作为一名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也该在此时志愿加入道路卡点工作中,国家栽培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展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同学们纷纷表示:"
在家里上了一堂全国大学生都在听的特殊思政课,史无前例,自己内心异常激动。这堂课邀请了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授课整容非常强大,受益匪浅,刻骨铭心,同学们有的从个人的担当提出了90后乃至00后大学生的历史担当;有同学呼吁当代大学生在疫情面前不信谣、不传谣,极力配合自上而下的防控政策大局;有同学从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角度发出了多难新邦,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心声。国难当头,我们作为青少年也应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盖世英雄,有的只是担起责任的民族脊梁。"(文 刘兆侠 张亚楠 侯晨晨等/图 张亚楠 耿雪等)

                         【责任编辑】刘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