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师资团队,13 名专任教师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高级工程师 3 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高达 69%。其中 3 位教师入选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 人正攻读博士学位。多数教师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教学与科研能力双优,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PART.03
1. 跨学科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边界,有机整合土木工程、BIM 技术、大数据、工程管理等多领域知识。核心课程设置精心布局:基础理论课程夯实结构力学、土力学、BIM 技术应用根基;智能技术课程涵盖 Python 编程、物联网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与建造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实践创新课程则聚焦建筑 3D 打印技术、智慧工地技术与应用、智能测绘等实操方向,助力学生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
2. 实践导向教学
依托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先进的实验室资源,如 BIM 实训室、智能建造仿真平台等,学生得以深度参与真实项目。在实践中,学生运用 BIM 技术优化建筑设计冲突,有效节省 10% 施工成本;借助无人机巡检和 AI 安全监测技术,大幅提升工地管理效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3. 行业前沿对接
紧跟国家政策风向,积极响应住建部 “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计划,推动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课程内容实时融入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技术等行业热点,确保学生所学与行业转型需求高度契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端建筑人才。

1. 市场需求旺盛
住建部预测,未来 10 年智能建造技术人才缺口每年达 30 万人,智能设计、装备研发、运维管理等领域人才供不应求。24 个国家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建设,更催生了大量新兴岗位,如 BIM 工程师、智能施工项目经理、建筑数据分析师等,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2. 就业方向多元
毕业生就业选择丰富多元,可进入工程建设领域,在中建、中铁等大型国企从事智能设计与施工工作;也可投身科技研发,参与建筑机器人开发、智慧城市系统设计;还能进入管理咨询行业,负责工程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绿色建筑评估等工作。此外,攻读人工智能、土木工程管理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也是毕业生深造的热门选择。
3. 薪资竞争力强
智能建造岗位平均年薪增长率远超传统建筑业,掌握 AI 和大数据技术的高级人才更具显著薪酬优势。众多企业为吸引优秀人才,还特别设立专项奖学金,职业发展 “钱” 景可期。
4. 未来发展潜力
随着 5G、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建造正加速向自动化、远程控制方向迈进。毕业生不仅能参与传统建筑项目,更有机会投身零碳建筑、数字孪生城市等前沿领域,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