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子风采

榜样的力量||福大访学,蜕变之旅

2025/04/213658

我是胡在明,是银川能源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福州大学为期一年的访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这段跨越南北的求学之旅,于我而言,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蜕变之旅。从宁夏银川能源学院到福建福州大学,我不仅领略了福州温润的气候与福大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实现了认知的突破与能力的跃升。这段经历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专业视野,让我对“学无止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恰似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我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

初到福大,作为银能机械学子赴福州大学访学的学生,我内心充满了忐忑与期待。然而,福大充实的学习生活与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很快便让我心中的忐忑烟消云散。这里的学习氛围浓厚,同学们个个勤奋刻苦,老师们也热情负责,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学术殿堂。

福大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独具匠心,更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结合。以《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教师们不仅深入讲解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验室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物进行拆解分析。这种“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让我从“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在亲自动手拆解与分析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实践精神在课堂上的体现。我开始主动查阅资料,与同学们探讨问题,甚至在课后还会去实验室继续研究。这种转变,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习,是走出舒适区后的自我重塑,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

福大车辆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更是令我受益匪浅。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顶尖高校的老师,他们将各自学校的优秀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到这里,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在《自动驾驶车辆理论与设计基础》的课堂上,来自清华大学的邹老师深入讲解了自动驾驶车辆的理论基础,并带领我们通过 MATLAB 软件和 STM32 单片机以及一些硬件的结合,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主动避让和循迹的小车。这一过程中,福大重视软硬件结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我不仅锻炼了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还提升了编程与硬件操作的实践技能,这成为我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转折点。正如《礼记·大学》中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福大的学习生活中,我每天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一年的访学经历,重塑了我对车辆工程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了我对车辆的认识与理解。在多次参与福大实验后,我深入认知到车辆未来将向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趋势发展。正如一位老师所言:“未来的汽车工程师,既要懂机械原理,也要会写代码;既要关注汽车本身,也要思考用户体验。”这种跨学科的思维碰撞,促使我明确了职业规划方向,决定继续深入学习新能源汽车工程作为新目标。我深知,访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增长,更在于学习思维的重塑。福州大学真正教会我:真正的工程素养,是既能扎根理论深度,又能保持对技术变革的敏感;既能独立攻坚,又能与团队共进。这让我想起了《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挑战自我,同时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包容与协作,培养了良好的品德与团队精神。

回望这段旅程,福大给予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一次又一次的课程、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无一不在促使我明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认知。正如车辆工程中“差速器”的哲学:既要保持独立运转的能力,也要具备协同前进的智慧。这段访学经历,正是我专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差速器”,让我在未来的征途上,既能保持银大人踏实求真的本色,又拥有了福大人锐意创新的勇气。带着这份双重的精神馈赠,我必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在车辆工程的星辰大海中继续远航。

最后,我谨以此文献给福州大学和银川能源学院的师长与同窗,感谢你们为我点亮求知路上的明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在福大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在银大培养的扎实基础,努力成为车辆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