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企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产业学院基于“1+N模式”的建设思路,将信息传媒学院作为实施主体“1”,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银川分公司、宁夏通信学会等自治区内外知名政企主体作为“N”,加强校企双方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活动持续改进,构建以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依托自治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物联网工程,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产业学院发展提供良好建设条件。
三、“深度合作”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产业学院积极与企业和高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合作,多方共同打造区块链、网络安全、云计算应用、大数据处理、移动应用开发、通信工程应用、物联网应用、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实验实训基地,共建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同时,打造以宁夏数字信息产业发展为导向,以通信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基础,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建设的专业集群。

四、“双向交流”共建混编师资队伍
通过实施“双向双岗轮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开展校企“互聘、互兼”的双向交流。专职教师积极参与技术服务、竞赛指导、争先创优等活动,企业能工巧匠将企业实践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将一线工作经验以知识的形式传授到课堂,实现校企优势资源共享。同时,联合企业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分批选拔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培养教师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五、“优势互补”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和高校教学优势,通过对数字信息产业链的调研,校企联合开发制定“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并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机制,使学校的课程标准紧跟企业生产实际。
六、“立足产业”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立足数字信息产业,以物联网应用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和主攻方向,加强与自治区相关科技产业园区合作,参与园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改造,为地方人工智能和算力产业提供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优质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同时,与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共建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以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为基础,在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协同创新、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开展建设;与福建省区块链与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合作签约,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深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与福州大学共建虚拟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