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动态

教育教学 | 优秀微课来了,《调控情绪,塑造良好心态》欣赏民族歌剧《运河谣》

2024/03/254552

根据《银川能源学院关于举办2023年微课大赛的通知》(银能院教〔2023〕67号)精神,学校举办了2023年微课大赛。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学校官微特推出《优秀的微课》系列专题,为大家集中展示本次评选出的优秀微课作品,供大家学习。

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一期

👇👇👇

微课是什么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

《调控情绪,塑造阳光心态》微课

微课简介

从生活中常用的表情包引入情绪的心理学概念,介绍情绪的影响因素,通过案例讲解,说明影响情绪的因素中认知作用更重要,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学生学会调控自身情绪。通过挖掘奥运冠军凭借自身顽强不屈的个人意志扭转情绪的案例,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情绪调节方法。

教师简介

杨李敏,助教职称,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在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临床与咨询方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

研究方向为:心理育人模式构建,参与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自助成长”心理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科研项目。

教学比赛:2021年首届全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2020-2021第二学期校级说课大赛一等奖。

《运河谣》微课

微课简介

本节微课是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基础课程中《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这一章节展开,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选段的赏析引出知识点,学唱由国家大剧院编排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作品——《运河谣》。课程从分析作品江南民歌元素的三种体现方式、演唱过程中的三个技术要点等教唱歌曲;采用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通过背景介绍、曲式结构分析以及歌曲演唱处理等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民歌体的优美旋律、音乐特征以及情感表达。全曲演唱出现在剧目的第二场,随着故事的发展,该主导动机在整部歌剧中多次再现。女主角水红莲的音乐主题,旋律采用了五声音阶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典型写作手法,让学生不同层次地感受“大运河”的千里长、千里远和千年久。希望学生通过欣赏、演唱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进一步建立起对民族声乐的热爱,为民歌艺术文化的传承及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简介

张蓉,女,博士研究生在读,讲师,宁夏钢琴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奥尔夫注册高级讲师,心理咨询师。主要担任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乐理与视唱练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钢琴基础、即兴伴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全能冠军、中国金钟奖声乐大赛甘肃赛区三等奖、“青春中国”声乐大赛一等奖,“公益中国”声乐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主持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9篇;核心2篇,主编教材4本,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