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通知

日期:2017-01-13

点击:16933

关于修订化工工艺等12个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通知
 
各系、教研室:
2015年制定的教学计划已运行近一年,通过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专业的教学计划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时分配不够得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依据《教育部关于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要求和相关精神,学校决定对化工工艺等12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订专业
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梯方向)、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学前教育12个专业。
二、成立教学计划及大纲修订领导小组
组  长:杨红彬
副组长:苏彦虎 马 麟
成  员:孙光贵 闪福元 王涛 李杰 杜艳华 王洪兴 张卫军 姚国兴 格日勒 李平 吴芳政 杨忠德 刘丹 李忠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闪福元兼任,具体协调、落实修订工作中的事宜。
三、相关要求
(一)学校成立各专业修订小组,负责各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审核工作。鼓励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修订工作,确保修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促进专业教学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严格按照《关于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及模板进行,各组完成教学计划初稿论证后,经院(系、教研室)审核,报教学计划修订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定。
(三)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在教学计划定稿之后开展,各组按照《关于修订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四)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及长年担任中职教学任务的教师意见,切忌"生搬照抄",不切实际。
四、时间要求
(一)教学计划修订工作于2016年5月底完成。
(二)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于2016年6月底完成。
附件:1.关于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
      2.关于修订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
      3. 各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修订小组名单
 
 
                                                                                                                                                                                                                       银川大学滨河校区
                                                                                                                                                                                                                         2016年4月26日
 
 
 

附件1
关于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

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为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经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提出修订中职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意见和总体要求,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发扬"大国工匠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培养理论知识突出实用,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适应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修订原则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要参考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适应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坚持"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则,做到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坚持因材施教
要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所招学生的特点,总结多年中职教育办学经验,修订适合我校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切忌定位太高,培养目标过广。
(三)加强通识课改革力度
积极探索面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改革,加强通识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的衔接,同时兼顾学生后续升学发展对通识课程的需要。理论教学坚持"实用、应用"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对课程的学时、教学内容等进行必要的整合、优化和调整。
(四)加强实践教学
要强化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实践教学内容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一个或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安排上须体现相关职业证书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考证内容。
三、总体要求
(一)学制及教学周
我校中职教育专业采取学年制培养模式,学制为三年。
学生在校时间共147周,其中教学112周,寒暑假35周。第一至五学期教学周19周(含复习考试),每学期寒暑假7周,第六学期教学周17周(含1周毕业教育)。
(二)学时要求
1.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3000-3200,课内总学时在1600学时以内,周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8学时以内。
2.技能训练与考证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确定具体学时。顶岗实习不少于35周(1050学时)。
3.集中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折30学时。
(三)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技能课、素质拓展三个模块。院(系、教研室)在课程设置时须统筹考虑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学时分为总学时、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并在相应的教学大纲中体现。
1.通识教育课
包括德育课、外语、计算机、体育、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课程,原则上占课内总学时的1/3。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坚持"实用、应用"的原则,除学校统一安排的课程外,其他课程可根据专业的实际需求开设。
学校统一安排的通识教育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教学安排
1 职业生涯规划 24 第一学期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24 第二学期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20 第三学期
4 哲学与人生 20 第四学期
5 体育 112 第一~四学期
6 英语听说训练 60 电气运行、机电设备、数控、汽车检测、建筑施工、建筑装饰第一学期开设,其他第二学期开设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60 电气运行、机电设备、数控、汽车检测、建筑施工、建筑装饰第二学期开设,其他第一学期开设
8 语文 90 第一学期周学时为4,第二学期周学时为2
 
 
以下课程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开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教学安排
1 数学A 90 第一学期周学时为4,第二学期周学时为2
2 数学B 60 第一、二学期,周学时2
3 物理 60 第一、二学期,周学时2
4 化学 60 第一、二学期,周学时2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程要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鼓励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原则上占课内总学时的2/3。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训练与考证和顶岗实习。
(1)专业核心课程是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专业目标确定开设课程的门数;
(2)技能训练与考证课程包括集中实训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可实行集中开展和分散开展两种方式开设。
教学内容设计要贴近职业岗位工作实际,要与国家职业技能岗位标准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标准融入教学过程。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开设1-2门企业实践课程。
(3)第五、六学期全部安排顶岗实习。
3.素质拓展课
主要包括军事理论课、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毕业教育等课程,其中军事理论课在军训期间进行。
素质拓展课一般安排在课外进行。
(四)其他要求
1.各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须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培养标准和课程设置,如《标准》中无该专业,可参考相近专业。
2.各专业在开设跨系(教研室)课程时,需与开课学系(教研室)取得联系。
3.对于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应统筹考虑,统一学时、课程名称等。
4.课程名称设置尽量避免"……学"、"……原理"等名称。
 
 
"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专业教学计划(模板)
专业代码:XXXX
一、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二、基本学制
学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主要面向XXXXXXX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XXXXXXXXX职业岗位群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面向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五、培养规格
(一)职业素质
XXXXXXXX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XXXXXXXXX
六、职业资格证书
XXXXXXXXX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XXXXXXX
本科:XXXXXXXX
 
 
 
八、教学安排
表1  教学安排
课程类别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 程
考 核
各学期教学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




  职业生涯规划 24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24         2        
  经济政治与社会 20           2      
  哲学与人生 20             2    
  体育 112       2 2 2 2    
  英语听说训练 60         4 或4        
  计算机应用基础 60       或4 4        
  语文 90         4 2        
小  计                      




 




                         
                         
                         
                         
                         
                         
                         


                         
                         
                         
                         
                         
                         
                         
                         
                         







                         
                         
                         
                         
                         
                         
小   计                      
顶岗实习 1050               19w 16w



入学教育 30 30       (1w)          
社会实践 60 60         (1w)   (1w)    
公益劳动 60 60         (1w)   (1w)    
军事理论课与军训 60 60       2w          
艺术拓展课 32 32       课外进行
毕业教育 30 30                 1w
合  计(总学时数\周学时数)                      
                               
 
(注:本表中标注★的课程为考试课程,标注●的课程为考查课程)
 
 
表2  教学计划总体进程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假  期
军训2周,(入学教育1周在军训期间进行),上课XX周,复习、考试XX周 寒假7周
上课XX周,集中实训XXX周,企业实践XXX周,复习、考试XX周 暑假6周
…… 寒假6周
……  暑假6周
…… 寒假6周
顶岗实习XX周,毕业教育1周 毕  业  离  校

 
 
 
九、主要课程介绍
1、XXXXXX(课程名称),学时:
知识要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职业技能要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附件2
关于修订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要求。为了规范我校中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现就修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提出以下意见和要求。
一、修订原则
(一)坚持能力为本、应用为主的原则,要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考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通识教育课要突出应用,注重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的衔接;专业技能课和职业能力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及内容要从我校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用、应用"原则。
(三)要合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保障学生就业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学生后续升学发展的需求。
(四)加强实践教学,保证课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开展实践教学综合化改革,注重开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实验、实习、实训内容的一体化教学。
(五)坚持多样性原则,同一门课程面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课程大纲或在大纲中制定相应的弹性内容。
(六)坚持多元化考核模式,重视课程考试改革,加强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
二、具体要求
(一)修订教学大纲的范围为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列全部专业技能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参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执行,课程的归属系(教研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纲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和优化,制定执行大纲。
(二)教学大纲的修订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的意见,保证制订的教学大纲规范、适用。
(三)教学大纲初稿经各组集体论证后,由课程所在院(系、教研室)进行审核,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审定。
 
 
 
 
"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训练与考证)
【学时】"times;"times;学时    【理论学时】"times;"times;   【实践学时】"times;"times;
【适用专业】"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 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
教学目标: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单元(模块) 主要内容 学时 教学要求
    理论教学 1、    
2、    
3、    
…………    
实践教学 1、    
2、    
3、    
…………    
  (最后安排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合计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
(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 3.其他必要的说明)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
教    材"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
参考书目 "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times;
 
 

附件3
各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修订小组名单

专业名称 负责人 成  员
化学工艺 李  平 黄瑞民
工业分析与检验 格日勒 王  颖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梯方向) 张卫军  
电气运行与控制 杜艳华 邢尚平 杨红军
数控技术 姚国兴 连  煜
汽车检测与维修 王洪兴 韩  娟
会  计 吴芳政 陈  鹏、李  婷
建筑工程施工 杨忠德 龙学峰、张艳慧、任新春
建筑装饰 刘  丹 吴东芳 杨小英
计算机网络技术 李  杰 张  瑾
计算机平面设计 李  杰 杨  勃
学前教育 王  涛 吴  恒
 
注:  鼓励聘任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