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介绍

日期:2024-04-18

点击:5709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80703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80906

中文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

英文专业名称: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标准学制:4 年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一)具备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数字媒体创作实践中自觉遵守行业职业道德及规范,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意识。

(二)能够综合运用所累积掌握的各种知识与能力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艺术设计、影视广告行业、多媒体网络等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胜任数字媒体内容制作、数字媒体传播等工作,熟练把握数字媒体行业相关项目创作方法及思维,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三)能够应用相关专业软件和行业前沿技术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策划、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音视频处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网页制作等方面工作,并成为有成长力的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产品研发者和项目管理者,发挥技术或管理骨干作用。

(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熟悉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规范,具备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三、专业构建思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构建思路是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校内需求,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企业发展与职场需求的校外需求,根据校内校外需求确定培养目标,通过校外循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再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通过校内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根据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再确定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通过成果循环持续改进教学内容,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四、专业发展历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于2014年申报,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学生,首届招收104名学生。从2015年至今,数媒专业经历了2017年获批校级重点专业,2019年获得学时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交流,针对性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能力等,发挥公司项目最大化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校企人才培养链条式良性循环发展原则,学生有提升,学校有成果,企业留人才等多方面细节内容,学院先后与宁夏报业传媒网络数字有限公司、宁夏邢者品牌设计策划有限公司、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宁夏爱西柚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带领学生实训或参与企业部分项目实施。

 

 

 

 

 

 

 

六、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合格课程、优质课程、放心课程评选活动,参与说课大赛、微课大赛、板书大赛、优秀教案评比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活动,并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国家级教学竞赛“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竞赛说课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教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教案奖2项;优秀板书奖2项;3门课程被评为“优质课程”。

本专业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及教改活动,近年来,共立项学生参与校级科研项目6项,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自治区级一流专业1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部。

七、以赛促学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国家级项目2项、自治区级项目3项。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蓝桥杯全国高校视觉艺术设计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摘得优秀成果,近几年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级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若干。

 

 

 

 

 

 

 

八、专业发展前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动漫游戏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网页制作、影视后期剪辑等。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就业前景看好,尤其是在新媒体运营、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近五年被选为本科“绿牌专业”,专业培养方向也与地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同道而弛。

围绕“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理念,近年来与学校各类人才培养制度配合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已向社会输送六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工作表现普遍满意,总体社会评价较好。其中一些毕业生在毕业几年后或陆续担任单位骨干力量,或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等院校继续硕博学业学习,毕业生对学校的反馈普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