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1-11-28
点击:6115
为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升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信息传媒学院组织全院教师于2021年11月24-26日参加了由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线上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采用线上形式开展,共13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为开班式致辞并主讲第一讲。他围绕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行了深度解读。他讲到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要从点上抓典型、从面上推示范,有力有效地引领带动全国高校形成规模、形成气候。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成长的起点,让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高校刮起一股新风,让所有教师都有感觉、有责任,让所有学生都有感悟、有收获,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课程思政的培训,带头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且撰写心得体会。培训过程中,信息传媒学院全体老师认真聆听并做记录,老师们在线下就课程思政教育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位老师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些将为他们未来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指导。通过此次培训,全体教师将进一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高,保证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通过学习,许多年轻教师表示: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教师有很多新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至少在三个方面不断进步。首先是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必须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以致成熟的发展历程,最终成为一名知识型、专家型、反思型和学习型的专家,具备行使教师职能、应用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优秀教师。其次,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做好学术结构性调整,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提升个人价值。第三,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注重通过发展培训来提升自己,那样才能不断摒弃墨守成规,更新观念;注重项层设计,避免盲从附庸;避免单枪匹马,注重团队合作;避免保守自闭,持有开放心态。如此,信息技术将会在教学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此次培训中聆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对于强化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做好教科研方面给了教师很多指导。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专业理论知识支撑的教职员工不是一名优秀教师",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增加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知识结构。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意蕴、要掌握学员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可能需要,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在于建筑可造之材,让材有所用,育人在于塑造可育之人,让学生有所长有所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拓展课堂思政的广度和丰度,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给学生一瓢水,自己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除了孜孜不倦地提升专业技能之外,还得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文修养。"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课程的基础,触类旁通,旁征博引,进而在课程的供给侧,加入有生命力的思政元素,达到思政课堂应具备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的。"
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今后需要长期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本次课程思政的培训,我院年轻教师将会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教学方法中融入人文和情感因素,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感情。此次课程学习中使我院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帮助教师理清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方向,也使得老师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升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意识和能力,为我院在今后的课程思政教育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直播会议平台
(https://gxsz.enetedu.com )
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
(https://xhsz.news.cn)
【责任编辑:穆玲玲 审核:王昱官 网页编辑:康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