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5-06-12
点击:3455
为挖掘非遗助力乡村就业的实践经验,探寻传统工艺赋能弱势群体发展的路,2025年6月9日,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滨河家园四村村委会,我院师生对麻绳非遗传承项目展开深入采访。此次采访聚焦乡村中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他们在麻绳非遗工艺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实现再就业,重拾生活信心。采访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就业村民深入交流,了解项目运作与就业帮扶实效。
一、麻绳非遗:乡村就业新引擎
传承人丁玉凤师傅介绍,麻绳工艺历史悠久,经代代相传保留诸多传统技法。过去,受市场冲击与传承断层影响,发展遇阻。近年,借非遗保护东风,结合乡村就业需求,项目重焕生机,其麻编保护基地已吸纳周边多名老人、残疾人就业 。
二、弱势群体:就业路上的坚守与成长
采访中,张奶奶分享:“在家没事干,来这编麻绳,能挣点钱,还能跟邻里们唠唠嗑。”因腿部残疾行动不便的丁师傅也表示,自从在这学手艺,靠双手挣钱,“感觉自己有用了,生活也有奔头” 。她们虽学习慢、体力弱,但凭借耐心与努力,熟练掌握技法,用成果证明价值。
三、多方助力:筑牢传承就业根基
当地政府为项目提供场地、资金支持,搭建展销平台;非遗保护机构开展培训,提升从业者技能;爱心企业合作订单,保障产品销路。多股力量汇聚,让麻绳非遗传承与乡村弱势群体就帮扶深度融合。
四、未来展望:拓宽非遗就业之路
谈及未来,丁师傅规划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加强电商合作,让更多人了解麻绳工艺,吸纳更多乡村弱势群体就业。“希望这根麻绳,不仅传承技艺,更成为乡亲们的‘致富绳’‘希望绳’ 。”
麻绳非遗传承项目,为乡村弱势群体开辟出一条就业增收、自我赋能的新路径。传统工艺与民生需求的交织,正书写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温暖弱势群体的动人篇章,期待其持续绽放光彩,带动更多人拥抱美好未来。(商学院新闻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刘向阳 王昱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