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银川能源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 教学实施方案

日期:2024-09-09

点击:7040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按照自治区教育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开设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落实于课堂教学主渠道,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知识目标。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知识、基本内涵和发展脉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历史中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演变的千年历程,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二)能力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 文化观、宗教观,塑造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贡献正能量。

(三)情感目标。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 四个与共 ”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学分管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 思政课的重点内容,自 2024 年秋季学期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论》公共必修课程,2学分32学时,第 1、2学期开设。

(二)加强课程建设。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挖掘区内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开发相关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优质资源,将课程打造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基础支撑。

(三)用好统编教材。按照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范本进行备课、授课,组织教师加强教材重点难点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

 四)重视教学研究。深化教材内容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修、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五)加强质量监控。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对课程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资料归档等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估。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工作小组,落实课程学分学时,统筹协调推进课程建设, 做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二)遴选优秀教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择优遴选骨干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开展任课教师全员培训、专题研修,确保授课质量。

(三)做好经费保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用于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学术讲座、调研考察等,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