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传媒学院教师赴宁夏通信学会参加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应用培训班

日期:2025-10-28

点击:1237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部署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深度融合,破解宁夏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瓶颈与人才短板,培养具备技术应用能力、产业洞察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的高端复合型急需紧缺人才。宁夏通信学会于2025年10月22日—24日在宁夏数字化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举办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应用培训班”。结合专业需求和教师发展需要信息传媒学院选派10名骨干教师赴宁夏通信学会参加此次培训。

 

 

 

 

       10月22日,宁夏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正平就“银川对于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政策解读”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国“人工智能+”行动战略正式迈入落地新阶段,这标志着数字经济从技术应用转向社会系统重构,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特别指出,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里的协作,带来各方面的重大突破,例如在技术层面,联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重点领域,推动新基础设施与产业生态涌现;在消费领域方面,拓展智能服务场景、培育“万物智联”新业态,实现消费从功能满足到体验升级;在民生领域方面,以AI创新教育模式、优化医疗健康服务,助力养老托育助残,彰显技术温度;在治理领域方面,升级市政设施、构建多元安全体系,提升城市智慧化与生态监测能力。未来,“人工智能+”将以“普惠”为导向,加速渗透各领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10月23日,银川方达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强文就“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对学员们进行了专题培训。他强调人工智能正快速的融入医疗健康领域,以创新技术与实用场景为行业注入新活力,为医患两端带来高效、精准的服务体验。在核心技术支撑上,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凭借强大推理能力与微调适配性,成为医疗应用的关键引擎。通过监督微调(SFT)、强化学习(RL)等方式,将医疗领域思维链(CoT)数据代入模型,可打造垂直领域医疗大模型,精准适配病历处理、辅助诊断等场景,具体应用场景丰富且实用。同时,多模态技术将进一步拓展服务边界,智能语音结合大模型打造的服务终端,可支持语音对话、问题解答等功能,优化患者咨询体验。未来,随着AI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将持续破解医疗资源分配难题,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副总工张昱琪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趋势+提示词工程实践”为主题进行了最后一场培训。她通过引入人工智能(AI)的概念,指出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认知功能的技术,能实现学习、推理、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智能行为,历经诞生、低谷、复苏到深度学习爆发的多阶段发展。而在工程实践领域,人工智能正成为核心驱动力。大模型凭借高效处理非结构化信息能力,如某芯片企业52万份图文文档参数提取准确率超92%、二手车平台线索整理成本降70%,大幅提升工程效率;智能体(Agent)可拆解复杂任务,像纽约房产购买场景中自主完成社区调研、预算计算等流程,结合提示词工程消除不确定性,为工程决策与执行提供精准支持。同时,在AI进展中数据质量优化与算力突破,进一步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在企业落地AI的战略上,以“一把手工程”明确愿景与路径;在能力建设上,强化技术规划、数据资产管理,培养懂AI与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运营模式上,推动AI深度融合业务,构建鼓励试错的创新文化与适配组织架构。通过“战略+人才+工具”协同,让AI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通过此次培训,信息传媒学院教师系统掌握了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体系——从AI发展历程、大模型技术原理,到提示词工程的优化方法与智能体(Agent)的实践应用,明晰了AI从“工具”到“协同伙伴”的定位转变,大家的AI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未来,期待大家将所学转化为实践动能,以AI赋能本职工作,在教育、科研或产业领域探索更多创新可能,共同拥抱智能时代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