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二)

日期:2025-11-06

点击:54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全会公报发布后,迅速引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各教研室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并结合各自学习和工作实际交流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十四五” 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胜利召开,如灯塔般为中国式现代化接续推进照亮航向。思政教师首要的责任,是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传播者,将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时代思想精髓,转化为青年可感知、能认同、愿践行的精神养分,破解“理论抽象化”与“认知碎片化”的难题。在教学中既要系统讲授“十四五”成就以增强自信,更要全面阐释“十五五”时期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依靠力量,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晰发展逻辑,让“十五五”的宏伟画卷在青年心中扎根,引导他们从时代见证者成长为建设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崔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 “十五五”时期育人工作指明方向,同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实践维度。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基石,课程将助力大学生以健康心理状态担当时代责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储备心智健全的青年力量,我将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贴合大学生认知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理解 “十五五”发展目标中明晰时代责任,助力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培育更多挺膺担当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汪飞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大成就,科学擘画“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十五五”作为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其蓝图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期许,而高校正是为这张蓝图输送生力军的前沿阵地。“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课体系中最具时效性与针对性的课程,是连接国家宏大叙事与青年个体认知的关键桥梁。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的使命在于将规划中蕴含的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绿色转型等战略部署,转化为学生能理解、可共鸣的鲜活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家的发展坐标在何处?个人的专业所长与理想追求如何与之同频共振?通过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帮助学生看清时代大势、把握发展方向,推动个人的“青春赛道”精准接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当每一位青年学子都找到自己的发力点,汇聚起的必将是推动“十五五”蓝图变为现实的磅礴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殷进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指引。思政课教师要在学深悟透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聚焦立德树人,积极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推进全会精神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研用结合,构建起“课堂教学—互动研讨—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使全会精神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得到层层递进的阐释和深化,引导学生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高度,理解全会精神的深刻内涵,增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