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5-06-27
点击:3037
6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气氛热烈,一场聚焦“AI技术赋能思政课程”的专题讲座在此举行。学院院长张亚楠主持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无课教师共30余人参与,特邀信息传媒学院院长李杰作主题分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此次讲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数字赋能思政”专项工作的重要举措。前期,学院已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AI工具如何适配思政课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收集整理,李院长的分享紧扣这些实际需求,将重点落脚于“AI如何具体赋能思政课程”。
“AI不是思政课的‘旁观者’,而是可以深度参与教学全流程的‘协同者’。”李院长开门见山,结合前期收集的问题,重点推荐了两款贴合思政课需求的AI工具:一是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i思政大模型”,该模型构建立体式、沉浸式、体验式“智能助学”空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参与度。二是浙江大学推出的“AI思政课一点通”,该模型基于思政课核心知识点构建知识库,实现了助学、助人和助研的功能。“这些工具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针对思政课的‘价值引领’特性进行了功能优化。”李院长强调。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参会教师就“AI在思政课中的伦理规范”“知识图谱在思政课中的应用”“AI思政数字人的构建”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李院长结合专业知识与AI技术,从伦理框架、知识图谱构建到数字人交互逐一解析,提出技术创新与价值引领并重的解决方案,现场反响热烈。
讲座尾声,张亚楠院长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今天的讲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为思政课带来的‘工具革新’,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赋能’的核心是‘价值引领’——技术再先进,也不能模糊思政课的‘铸魂’本质。”她强调,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推动“AI+思政”从“工具应用”向“生态共建”升级,让技术更“懂”思政课。
此次讲座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落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打开了“AI赋能思政”的新思路。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积极探索技术应用场景,让AI真正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