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5-03-24
点击:3858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今年“两会”期间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把准“两会”精神进课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3月19日,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围绕“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开展专题研讨。此次研讨主要围绕在高校思政课中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如何把握转化的方向和重点,如何推动转化顺利实现等问题展开,与会教师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会上,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汪飞燕表示,如何将教材中的理论体系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是思想课教师面临的首要挑战。因此,在备课时要深入研读教材,吃透其核心思想和观点,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避免“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灵活运用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地方文化资源等,将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
教师任忠明认为,“入心”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否则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无法精准对接、学生获得感不足等问题,弱化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蒲淑慧则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她表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量每节课的授课重点和着力点,做到“少而精,要管用”。教师王泽婧认为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就是要实现从“知识群”向“问题群”的转化。教师马婷说,“在教学中要把复杂的学术语言转化为简明的学理语言,把深刻的学理语言转化为通俗的生活化语言,让学生能够听得进去,解决入耳难的问题”。
通过此次探讨,与会教师明确了形势与政策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点和方向,也意识到提高教师的主体教学能力是转化的关键。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加强对教材、对学生的研究,不断提高教研室教师整体能力,逐步形成教师个人教学体系和特色,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得更到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