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4-10-11
点击:5744
1936年,西征红军来到宁夏南部山区,由于这里常年干旱,水贵如油。当地群众用水非常困难,不得不靠有限的雨水和雪水生活,每逢雨天、雪天就把雨水或雪水蓄在水窖里,加上锁由专人管理,以便节约使用。遇到干旱年景,水窖里蓄不上水,就发生水荒,人们只好到几里甚至几十里路以外去找水,大人挑,孩子抬,有毛驴的就用毛驴驮,艰难至极。为了不和群众抢水,让水于民,红军制定了严格的用水纪律。每到一地,先调查地主家里有没有水井,如果有,就严加管理,派战士站岗,按规定的数量分配用水。红军战士还挑水上门送到群众家里。每到这时,红军指战员和当地群众喜气洋洋,比开仓放粮还热闹。有的战士一边装水,一边哼着自己编的顺口溜“井水贵如油,一滴也别流;今天带足水,明天乐悠悠”。
当时红军规定,不经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到水井或水窖取水,除做饭饮用外,不准用水随便洗脸、洗脚、擦身子。红军维护群众利益,处处为群众着想,使当地的人民深受感动。许多人家在自己用水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主动把水窖让给红军,有的还挑着水送到红军驻地,当地群众和红军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西征红军进驻同心城后,生活用水仍然是最大的困难。当时同心城有几口井,但水量不大。为了解决用水困难,红军在城中西南处找到一口遗弃多年的老井,因年久失修,无人掏挖,井底杂物沉积,水量很小。红军在征得当地群众同意后,组织战士重新掏挖,使这口老井又冒出了清澈的甘泉。红军还加固了井口,新修了井台,并设岗哨日夜看护。废井得以重新利用,缓解了同心城里军民的用水困难,当地群众对此赞不绝口。为了纪念红军的深情厚谊,当地群众就给这口井起名叫“红军井”。(本文来源:《宁夏党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