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3-10-22
点击:7052
“冒热气”“接地气”的思政课是怎样的?近日,银川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宁夏博物馆开展思政课教学。这堂特别的“大思政课”从传统教室到真实场景空间,从静态纸质教材到动态鲜活素材,从“学而信”到“信而学”,一件件展品,一个个独特的视角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之灯、笃立鸿鹄之志、激扬青春梦想。
走进宁夏博物馆,数百名学生汇聚这里,参观多样化的展品。“依托宁夏博物馆,将思政课搬进博物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一项探索。我们组织学校2000多名本科一年级新生分批到宁夏博物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在资源上相互支持,在实践中共同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亚楠介绍道。
“博物馆里最让我连忘返的‘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这个展区是对红军长征路经宁夏,以及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后西路军西征等史实的回顾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再现了宁夏的革命历史。我在重温这段历史过程中,加深了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同时,我将努力加强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学生田鑫鑫说道。
在博物馆西夏王陵展厅中,思政课教师喜君与学生一同驻足于“琉璃鸱吻”这一展品处,在了解了该展品的出土过程、冶炼铸造技术后。喜君说道:“琉璃鸱吻以其独特的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是悠久灿烂的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象征。
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刘彦强表示,本次活动在组织形式、人数上,尚属首次。未来,我们将将不断拓宽实践方式,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行走在祖国大地,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乡村考察,了解民生状况,在大思政课中,感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