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5-11-12
点击:1046
杨德森,男,中共党员,籍贯河北沧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制1701班学生。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刻苦,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曾经担任过班级生活委员、学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TRIZ理论,多次参加区级、国家级比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凭借在校期间优异的成绩与突出的综合表现,被希望教育集团评为 2021 届优秀毕业生。

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现机械学子的青春风采,我院特推出“就业明星” 典型事迹系列。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是从校园里的 “机械学子” 成长为职场上的 “设备管家”—— 我院 2021 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杨德森。
“设备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每一次排查、每一次抢修,都要做到零差错、零隐患。” 这是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设备专员杨德森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21 年走出校园的他,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从一线机修工到设备管理骨干的蜕变,在化工设备保障领域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2021 年 8 月,刚入职沧州旭阳化工的杨德森,主动选择了最艰苦的机械维修岗位。化工生产车间里,轰鸣的装置区、复杂的设备构造、突发的故障难题,成为他职场生涯的第一堂课。“基层是最好的练兵场,只有摸透设备的‘脾气’,才能真正做好保障。” 抱着这样的信念,他白天跟着老师傅穿梭在各个装置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离心泵、反应釜等核心设备的参数数据、故障现象和拆解技巧;夜晚则沉下心钻研专业书籍与设备图纸,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操经验逐一对应,把 “为什么这么修”“怎么修更高效” 的问题彻底搞懂。
面对设备突发故障,杨德森总是主动请缨参与应急抢修。有多次,他连续24 小时坚守现场,理清检修步骤、把控质量验收点,最终保质保量完成抢修任务,保障了生产的顺利恢复。“那些在车间里熬夜奋战的日子,不仅让我掌握了过硬的维修技能,更让我明白了设备稳定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正是这份扎根一线的坚持与务实,为他后续的职业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突出的工作表现,2023 年 4 月,杨德森被调任设备管理岗,完成了从 “设备医生” 到 “保障管家” 的角色转变。面对新的岗位挑战,他迅速调整工作思路,从过去的 “故障来了再修” 转向 “提前预防、主动管理”,全面参与全厂设备管理提升工作。
在设备管理岗位上,杨德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牵头组织设备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自行检查、年度检查、定期检验等常态化机制,对特种设备实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管理岗不仅需要懂技术,更要懂统筹、守规矩。” 他将基层积累的实操经验充分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制定的检查方案贴合现场实际,提出的整改建议具备可操作性,有效保障了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给职场新人的“成长三法则”
四年职场深耕,从行业选择到岗位适应,从能力提升到长期发展,杨德森总结了一套实用的成长经验,为同行业及职场新人提供了宝贵参考:
精准选择,锚定方向:毕业时优先选择化工行业,看中其“设备密集型” 属性带来的稳定需求和高技术壁垒,避免岗位可替代性强的困境;主动从基层维修岗起步,拒绝 “一步到位” 的浮躁,以一线实操经验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务实扎根,厚积薄发:多跑现场、多记细节,在实践中掌握设备核心原理;善用碎片时间复盘总结,避免“照猫画虎” 式工作,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敢于直面突发故障,在应急处置中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学习,主动破局:职场成长没有捷径,每一步扎实的积累都是未来的底气;角色转变后及时补位能力短板,从技术思维向管理思维延伸;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以“零差错、零隐患” 为目标,在岗位上追求极致。
从校园到职场,从一线到管理,杨德森用四年时间证明:新时代青年员工的成长,离不开“主动、务实、持续学习” 的通用法则,更离不开扎根岗位、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他的成长故事,不仅是我校毕业生就业成才的鲜活案例,更成为企业青年员工成长路上的榜样标杆,激励着更多青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