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技能培训鉴定技能培训

安全生产小课堂 | 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守护科研安全每一步

日期:2025-6-09

点击:722

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实验室是重要的“战场”,但潜在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规范的安全操作是保障科研人员人身安全、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今天,安全生产小课堂就带大家走进实验室,学习安全操作指南。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全面检查:进入实验室前,仔细检查实验设备、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有无破损、老化现象;确认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保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排出有害气体。

2. 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根据实验性质和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化学品、生物样本等,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口罩等。严禁穿凉鞋、拖鞋、短裤进入实验室,长发需束起,避免卷入仪器设备中引发危险 。

3. 明确实验流程: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和应对措施。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导师或实验室负责人请教,切勿盲目操作。

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点

1. 化学品使用规范

? 储存与取用:不同性质的化学品要分类存放,避免相互反应。取用化学品时,严格按照所需用量进行操作,防止浪费和不必要的接触。使用挥发性、有毒有害化学品时,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有害气体扩散到实验室内。

? 标识清晰:盛装化学品的容器要贴上清晰的标签,注明化学品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防止误拿误用。对于危险化学品,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管理,双人双锁存放。

2. 仪器设备操作

? 遵循操作规程:每台仪器设备都有其特定的操作规程,使用前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在启动设备前,再次确认设备连接是否正确,周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 及时维护与记录: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声响、气味、温度升高等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切断电源,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实验结束后,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做好使用记录。

3. 生物安全防护

? 样本处理:在处理生物样本(如细菌、病毒、细胞等)时,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防止样本泄漏和生物污染。使用过的培养皿、吸管等实验器材要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 个人卫生: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洗手,更换实验服,避免将生物污染物带出实验室。若不慎发生生物样本泼洒、刺伤等意外情况,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及时就医。

三、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1. 清理实验台面:将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器材等归位,对实验台面进行清洁,清除残留的化学品、生物样本等。使用过的废弃化学品、生物样本等要分类收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或丢弃。

2. 关闭设备与电源:检查并关闭所有使用过的仪器设备,切断电源、水源、气源,确保实验室处于安全状态。离开实验室前,再次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防止外人进入造成安全隐患。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关乎着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的成败。希望大家牢记这些安全操作指南,让实验室成为安全、有序、高效的科研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