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4-6-03
点击:8300
银川能源学院始终围绕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教学内涵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专业建设,培育专业特色
学校面向能源行业重点建设化工、电气、机械、能源动力类专业,统筹建设土木、经济学、计算机类专业,适应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对“小批量、多类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主动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围绕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规划统筹设置专业,明确专业服务面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现有本科专业29个,其中工科类专业 17个。定期召开教育教学会议和由校外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每两年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总结专业建设情况。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立项建设“六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并与宁东管委会共建“宁东产业学院”。对接宁夏“六新六特六优”重点产业,形成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的“十大专业集群”,强化专业间的支持与关联,使专业与地方产业集群有效对接。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基于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结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调研分析报告,优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涵盖专业基本素养、服务领域、职业特征、人才定位、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建立了“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和“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关联矩阵”,确保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保证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圆满完成宁夏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银川能源学院基于成果导向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三)实施质量行动计划,培育优势特色专业
学校重视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支持符合服务面向定位、具有办学优势的专业,切实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按照“培育专业、重点专业、一流专业”三个层次推进专业建设,遵循“需求导向、质量优先、特色发展”的原则打造优势特色专业,根据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强化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和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拥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5个,校级一流专业15个、重点专业6个、培育专业5个。在希望教育集团专业剖析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希望教育集团“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单位”。
二、加强课程建设,培育优质课程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行基于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体现了课程建设的“两性一度”。
(一)开展课程评估,建设优质课程
学校按照 “合格课程、优质课程、一流课程”三个层次推进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基础上建设优质课程,遴选立项建设一流课程并将课酬系数定为1.3,每学年开展一次课程评估。获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 46 门,获批集团级金课 2 门,获批自治区级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精品项目 5 项,编印了《银川能源学院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圆满完成宁夏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银川能源学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互联网+公共基础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实践》项目获得宁夏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获得希望教育集团“金课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和“课程及规划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二)丰富教学资源,满足课程需求
学校依托优质网络资源课程平台,遴选质量高、应用效果好、示范作用强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广使用,设置较为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建设与利用,建设适合于网络传播及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建立了完整的线上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部分优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建立了完整的线上教学资料和部分教学视频。注重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教材建设,编写了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应用能力训练集》,开发校本特色(含实验)教材和实践课程教材,完善了各专业实验实训实操手册。课程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施“N+1+1”评价方式,增强课程考核内容与学习目标的符合度。同时,《银川能源学院基于“N+1+1”模式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改革》获批宁夏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三)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
学校课程教学建立了“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关联矩阵”,将毕业要求逐条落实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以毕业要求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关联矩阵”,妥善处理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做到防止疏漏、避免重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行翻转课堂、案例式、探究式、项目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参与度。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年”“教学质量提升年”“金专金课建设年”和“智慧课堂建设年”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教师在宁夏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获得“自治区优秀组织奖”。同时,在希望教育集团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和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 项,获得希望教育集团“优秀组织奖”。
三、坚持学生中心,突出应用能力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场需求,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一)“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类型和群体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大学体育》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各专业增加了《专业导论》课程,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标、行业现状、就业前景和专业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认识。
(二)“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学校突出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学业过程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学科技能竞赛奖34项、省部级276项,学校获得希望教育集团“师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单位”。
(三)“双创教育”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组建双创团队,配备双创导师,组织创新创业讲座、大赛及成果展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通识教育+技能训练+创业培训相结合”“双创团队+双创实践平台+校企合作”交叉融通“三合三融”双创培养模式。近三年,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3项、自治区级82项。
四、校企密切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学校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地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开展产学研教育,不断提高学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一)合作建设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与高校联合开展“2+1+1”人才培养,与福州大学举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2”实验班,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与多家企业共建6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与宁东基地管委会共建宁东产业学院,促进了专业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成果《“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基于“产教研融合、立体互通、强化工程”土木建筑类实践性课程群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创新》获得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学校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社会培训等方面紧密合作,建立了较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能力和毕业后多渠道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实践育人模式。同时,拥有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和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被宁东管委会授予“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技能人才培养单位”和“宁东人才班”。
(三)拓展就业渠道,保障学生就业质量
学校以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在稳定就业、对口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开辟学生就业渠道,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管理专家、技术骨干、校友到校举办专题讲座,针对校企合作单位召开专场招聘会,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走向合作,为毕业生提供稳定、对口的就业岗位。已形成校企合作与毕业生就业相辅相成、双向促进的发展势头,每年有70%左右的毕业生在宁夏及周边企事业单位就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综上,银川能源学院遵循“立德树人、学生中心、产教融合”的发展原则,大力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实现从“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转型,将学校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