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期:2020-5-07
点击:14434
评价指标 | 指标观测点 |
教学背景分析(20%) |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依据,说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即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课程性质及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情况;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生源质量、高考相关课程的成绩及知识能力现状)。 |
教学目标设计(20%) | 合理设置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支撑岗位能力,能体现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和职业导向;课程中融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课程实现教学目标所具备的教师团队、实践条件、教学资源建设情况等。 |
教学内容设计(25%) | 以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课程学习目标(由毕业要求确定)与教学内容关联矩阵;课程内容的学时分配,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参考教材分析(选用教材、推荐教材情况)。 |
教学方法设计(25%) |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有效,强调互动,对重难点须插入2-3分钟的教学视频讲解,并逐步建立课程"微课超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
教学表达设计(10%) | 考核方式坚持"N+1+1"课程考核制度,并分析学生学习效果情况、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情况等;教学设计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表达准确,条理清楚,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体现持续改进的理念。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观测点 | 备注 |
线上教学组织 | 线上教学组织 | 学校或教务处文件;各学院(部)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制定、落实的相关措施与相关记录;各专业课程教学文档是否完备 | |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 | 各学院(部)线上开设课程与后期线下教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具体实施方案 | 指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线上线下课程的衔接情况 | |
线上教学培训 | 各学院(部)教师线上教学培训活动(会议记录、指导手册、指导视频等);各学院(部)培训活动记录或培训资料 | ||
线上教学平台保障 | 各学院(部)采用教学平台情况;各学院(部)在课程教学中不遗漏、不落下一名学生的相关措施 | ||
线上教学运行 | 线上课程开设情况 | 各学院(部)本学期应开设课程门数,应开设线上课程门数,实际开设线上课程门数,实际线上课程门数在本学期应开设线上课程门数的占比 | 以本学期教务系统课程安排为准 |
线上直播课程情况 | 各学院(部)线上直播课程门数,线上直播课程门数在线上课程门数中的占比 | ||
线上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情况 |
各学院(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开设门数 | ||
线上教学运行 | 上线师生平台访问 | 各学院(部)教师总人数,开展线上教学以来上线教师的总人数,上线教师总人数在学院(部)教师总人数中的占比;各学院(部)学生总人数,开展线上教学以来上线学生的人次,上线学生人次与学院(部)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各学院(部)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各个平台访问的总人次量、生均人次量;各专业线上开设课程门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学期应开设课程门数中的占比 | |
线上课程学生到课、在线互动和答疑 | 各专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相关要求,线上课程学生平均到课率;各专业线上课程学生作业布置次数、完成率、批改率;各专业课程教学互动的相关材料;提供2节课的在线互动和答疑数据、截图或相关依据 | ||
教研室活动 | 各学院(部)教师针对线上课程建设交流研讨次数、范围及对问题的处理情况 | 以教研室为单位 | |
线上教学资源 | 课程教学大纲 | 有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 |
教学日历 | 有规范的教学日历 | ||
参考教材 | 使用教材的基本信息:主编、出版单位、教材类型((教育部国家级/省部级)精品教材、(教育部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自编教材)) | ||
教案和课件 | 有本课程完整教案和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制作的PPT课件 | ||
讲授视频 | 学期授课课程全程上网或部分上网的授课视频 |